学会提问
-
批判性思维者拥有的主要价值观
- 自主决断
- 好奇心
- 谦恭有礼
- 发自内心的尊重严密的论证
一个论证是由两种形式的陈述结合在一起构成的:一个结论和貌似支持这一结论的各种理由。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
论题的分类
- 描述性论题:描述性论题是指关于各种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描述准确与否的问题
- 规定性论题:规定性论题是指关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的问题
-
找到结论的五条线索
- 问问论题是什么。因为结论总是对论题的回应。
- 寻找提示词。因此、由此可知、表明、由此、因此得出等
- 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 记住结论不是什么
- 检查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背景
理由: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信念、隐喻和其他陈述
证据:由一系列事实组成,有助于使听众或读者相信你的理由是可靠的。
-
找到关键词的线索
- 检查论题,有没有关键词
- 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
- 留心抽象的词或短语
- 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的定义
-
假设的特征
- 隐藏或没有说出来
- 论证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 对决定结论有较大影响
- 可能具有欺骗性
-
寻找假设的地方
- 理由和结论之间,寻找理由要证明结论所必不可少的假设
- 在理由中,寻找理由成立所必不可少的假设
价值观假设:指一种想当然的看法,认为某些相互对立的价值观中的一个比另一个更重要。
描述性假设: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信念
规定性假设(价值观假设):指对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信念
-
批判性问题
- 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 理由是什么?
- 哪些词或短语意思不明确?
- 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是什么?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判断结论是否强有力,或它的价值是大还是小。
-
谬误的分类
- 人身攻击谬误:针对个人进行人身攻击,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理由
- 叙述谬误:错误的假设因为我们能讲出一个貌似可以解释一系列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故事,所以我们已认识到事实和现象之间的全部联系
- 滑坡谬误:假设采取某种做法会引发一连串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实际上有现成的程序可用来防止此类连锁事件的发生。
- 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错误地认为如果尝试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该采用。
- 诉诸公众谬误:试图通过引述很多人都持有这一观点,以证明某个断言有道理。错误地以为很多人支持的事就是可取的。
- 诉诸可疑权威谬误: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而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的专门知识。
- 诉诸感情谬误: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情感有:恐惧、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 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其容易受到攻击,进而攻击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的观点。
- 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在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想只有两种选择。
- 乱扣帽子谬误:错误地以为因为你给某个特定事件或行为起了个名字,所以你合理解释了这一事件
- 计划谬误:人们或者机构倾向于低估他们完成一项工作所需的时间,尽管有很多过去的经验显示他们曾一直低估完成某件事所需要的时间。
- 粉饰谬误: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情感认同的描述品行的词语,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查其理由
- 转移话题谬误:插入一个不相干的话题,以将人们的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转移开,通过将注意力从当前的论证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以赢得论证。这个例子中的谬误顺序如下:1)甲主题正被讨论;2)将乙主题引入,它好像和甲主题有关,实际上两者并不相干;3)甲主题被置之不理。
- 循环论证谬误:在论证过程中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 以偏概全谬误: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群体的结论。
- 强求确定性谬误: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就应该被抛弃
- 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依赖并不足以解释整个事件的因果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这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 因果混淆谬误: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相混淆,或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可能是相互影响的关系
- 忽略共同原因谬误:未能认识到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
- 事后归因谬误:假设乙事件是由甲事件所引发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甲之后发生。
- 基本归因错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的影响,这种错误指我们在解释他人的行为时普遍高估了个人倾向的重要性而低估了环境因素的作用。
我们所有人都会经历同样一件事的概率是衡量一个特定事实有多确定和可靠的标准。
-
接受事实断言的依据
- 看起来是无可置疑的常识
- 从无懈可击的论证中得出的结论
- 有证据支持的理由的充分支撑
观察者不像镜子,并不能给我们提供“纯粹”的观察。我们所“见”、所说的都是经过一系列价值观、偏见、态度、以往经历、过去接受过的训练以及期待过滤后剩下的东西。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我们愿意看到和听到的东西,对于一次经历,我们挑选和记住的,都是和以往的经历和背景最一致的那些侧面。
晕轮效应(halo effect),是指我们有这样一种倾向:先认识到一个人身上所具有的一个积极或消极特征,然后就把这一特征和这个人的其他一切都联系起来。
“确认偏误”,就是指我们总是倾向于只把可以确认我们既有信念的证据当成可靠证据。
可得性启发法(availability heuristic),指的是我们反复使用的心理捷径,即只根据我们手边最容易获得的信息来形成结论。
-
一个批判性思维者:
- 1)博览广识,涉猎广泛,为从多角度理解假设提供基础;
- 2)以理由和证据作为决定的依据;
- 3)以愿意接受的姿态对待他人的信念,但以质疑的态度来确认该信念是否有强有力的支撑的;
- 4)迫使他或她自己寻求和尊重对其主张的真相的多种思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