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虽是一本有些陈旧的书,但里面的内容确实让人收获不少。仔细读来,三十二节内容,每一节都能总结出来非常实用的关于看书、或写作、或教学等的观点。在这,我只挑出了一些对读书、写作眼下很有帮助的观点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对大家有所用处。
1、关于读书
在《如何阅读一本书》这篇读书笔记中,我已经尽可能详细的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说明了读不同种类书的方法,在这就补充两点:一、读古书的意见;二、读书的思路。
有些人称古书为“骸骨”,这可能是他们不知道对待思想、学术我们不能只评主观的爱憎,而最好是能用批判的方法,还原它本来的真面目。说的通俗点,就是要找出文章的思想、学术与时代、社会的关联;它是为什么而发生,又是因为什么才导致衰落的。这样得来的才是真实的知识,对于我们的思想、行为才能有用。
读书的时候,我们经常想知道的更多,所以就去读比如《哲学史》《文学史》等等。但是我们发现,要么是一知半解,要么就是看完就忘,问题出在哪了呢?其实,这是读书思路出了问题。
比如,我们在读《哲学史》之前,若是我们能先读了《论语》、《礼记》、《庄子》等的原书,了解了孔子、庄子思想的基本概念,然后再去研究哲学史中关于孔子、庄子思想的评论,这才是顺路,我们也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意义。
如果把《论语》、《礼记》比喻是一堆有孔的小钱,哲学史中关于孔子的部分是把这些小钱贯穿起来的钱索子。那么:
钱索子是用来贯串零乱的小钱的,如果你有了钱索子而没有可串的许多小钱,那么你应该反其道而行之,去找许多的小钱来贯串才是。
所以,读书的思路应该是:先读些中国哲学的原书,再去读哲学史;先读些《诗经》以及古诗、词等,再去读文学史;先读古代历史书籍,再去读《中华史》。实在不行,也应该是一边读哲学史、文学史,一边读原书,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为我们所用。
2、读书笔记
一般的笔记之中关于读书心得的记述,可称为读书笔记。如果我们的读书不是囫囵吐糟,肯定能随时有所发现,把看见的、想到的写出来,就是我们的读书笔记了。
读书要精细,才能写出读书笔记,反过来说,试写读书笔记,也就是使读书不苟且的一种方法。
什么材料值得写笔记呢?其实,笔记的材料,可大可小 。小的只着眼于字或词,比如诗词中哪一个字或词用的好,就像上学时分析古诗文一样,不妨分析一下它好在哪里;
往大了说,你看一个历史故事,那你可以把史书中有关这个朝代的全看一遍,这样自然范围就大了,笔记内容就多了。
笔记该记些什么呢?
我们看过许多小说,开端或结尾会有很多种写法,可以当作笔记记下来;有些文章读起来柔婉,有些文章读起来雄健,发现出若干法则,这也是很好的笔记;此外,如阅读时对于话中有疑点,或与自己的生活有可相关联的,也不妨写出来。读书笔记的材料随处都是,绝不愁会没得写。
有些人可能会说,我们看的书不是很多,知识也有限,写出来的东西很可能都是别人已经说过了的。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不是完全抄袭别人,部分是出于自己的思考,那与别人说过不说过也没多大关系。
写笔记的本意,是为了自己记述读书的感悟与发现,以备自己将来有一天的考查或运用,而并非像传单似地只给别人看。
读书笔记是读书时的一种判断,似乎应该用作议论文的态度去写。虽是议论文,但还是须简洁,不需要辞藻修饰,以简短朴实为宜。除了论断、理由、例证以外,不必多说无畏的话。
3、关于写文章
(1)写文章必须具备两种经验:外面的经验和内部的经验。
外面的经验是景物的实况,内部的经验是文章说话的人对于景物的感想。
比如,说天上的太阳在发光,这是景物,是外面的经验;说太阳在发泄心中的怒气,这是文章说话人对太阳的感想,是内部经验。外面的经验人人差不多都是相同的,而内部的经验却各人不同,这样的文章才更有吸引力。
(2)文字是心的表现,所以要有知、情、意。
知是知识,情是感情,意是意欲。对于一事物明了它是什么,与别的事物有什么联系,这是知的作用;对于一事物,发生喜悦、愤怒或悲哀,这是情的作用;对于一事物,要想把它怎么处置,这是意的作用。情谊不经知识的驾驭,也就成了盲目的东西。
(3)文章三要素——字、词、句的关键点
字:我国文字没有语尾的变化,真是方块字。什么字什么性质,没有一定,因所处的地位而不同。名词可当动词用,动词可当形容词用,贴切为宜。
词:用词要准确,不知道就得询问,就要翻查,这样成为习惯,然后读书不至于一知半解,说话写作不至于词不达意、指鹿为马。比如“瑶池返驾”,瑶池是西王母所居的宫阙,死了回到瑶池去,专指女人说的,要是谁家死的是男人,这样写岂不是要闹笑话了。
句:要想文章读起来让人感觉到舒服,那就需要句的通顺。俗语说:“富人四季衣穿,穷人衣穿四季”,我们写出的句子要有新意,不能总是用相同的语法去描述不同的事物,这样的语言会太过乏味,没嚼劲儿。
(4)组织文章的大致思路
组织文章的原则只有三项:秩序、联络、统一。说的明白一点就是:怎样开场?怎样说出主要的意思?怎样做个收束?
把所有的写作可用材料列出合适的顺序,这是秩序;从头到尾顺当的连续下去,没有勉强接笋的尴尬之处,这是联络;全篇维持一致的意见、同样的情调,这是统一。按照这样的思路去组织文章,写出来的文章即使语言修辞不怎么美妙,至少是一个可以独立的一篇文章了。
(5)关于写游记、写小说的几点建议
写游记,不要平板板记述走过哪里,达到哪里,看见什么,听见什么。我们要把今天所得到的的感觉写出来。仅仅“记叙”,结果犹如画一张路程图;如果能把印象写出,却同画一幅风景画一样,这就是“描写”了。“描写”比“记叙”具有远胜的感染力。
写小说,我们应该把意义寄托在故事的叙述上边,让意义“含”在故事中间。就像是一碗盐汤,看不出来,只能品的出来。也就是说,意义不特别说明,让人家看了你的叙述,自然醒悟它的意义是什么。每个人对每件事看法都会有所不同,你直接告诉别人的意义,未必是别人想看的,应该让读者自己去领会。
小说的本质是作者从人生中间看出来的意义,叙事的本质只是单纯的叙述事情,叙事只是写小说的一种手段,我们要从这些事件中选择材料、布置结构,发现和一般人生有重大关系的意义,这样小说即使不怎么出彩,至少也是值得一看的文章。
(5)点睛之笔——题目与内容
在实际应用上,一篇文字的题目往往是完篇之后才取定的;题目的大部分作用在于称说,并没什么了不起的关系,只要能表示文章的大意即可。文章写好了之后,最好自己仔细再看一遍,一句话、一个字觉得不妥当就得改,改到无可再改才行,这个习惯必须养成。无论做什么事情如果都能够这样认真,成功还是很有把握的。
4、读书与写作——触发
读书虽然为写作提供了一定的材料,但不只是为了写作。其实,读书和写作是两回事,应该分别看待。
写作只需从书上去学习,这实在是太有偏见的见解。书籍原用文字写成,但不应只当文字来读,读书的目的,重在吸收其中有趣且有用的内容,否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作文的材料到处都是,并非仅在书中。专从书上去学文字,即使学的好,也只是些陈言旧调,有什么用呢?
读书贵有心得,读书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所谓触发,就是由一件事感悟到其他的事。你读书时对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得可以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着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触发要是自己新鲜的才好。书是用文字写成的,其实我们还应该于有字的书以外,更留心读读没有字的书,在你眼前森罗万象的事物上获得新的触发。
写作和读书是相辅相成的,但写作又不能只靠读书。经历了一些事,看到了一些东西,要把它记录下来,我们就动手写文章。有时我们心理高兴,有时我们心理郁闷,就想提起笔来写几句,高兴的好像更高兴了,郁闷却似乎减淡了。写文章其实是生活,而不是生活的点缀。
好了,这本书有用的东西实在太多,就先写这么些吧,若是还想知道的更多,那就只好推荐大家去看这本书了,希望看完这篇文章,对于大家的读书和写作能有一点帮助。
谢谢每一位我的读者!祝大家假期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