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正在逐渐失去读书这一习惯,其原因就在于有很多人没有感受前面提到过的读书的好处。说了那么多读书的好处,那不读书又有什么坏处呢?
①知识量匮乏,无法学到新知识。
②视野狭窄。
③无法接触深奥的知识。
④无法体会他人的心情和苦痛。
⑤无法掌握沟通能力。
⑥不能有效激发想象力,思维僵化。
⑦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低下。
⑧无法完成工作。
⑨没有干劲。
⑩没有让自己感到愉快的事情。
当然,并非只能通过读书才能改变上述的处境,但是读书却是其中最便捷、最实惠的改变自我的方法。那么什么才是有效且高效的阅读呢?
001 合理搭配,营养均衡
阅读如同饮食,也需要营养均衡。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书籍,去弥补自己的知识缺口,填充自己认知框架中欠缺的部分。通过阅读商务、科学技术、社会、历史等内容的书籍,提高自身的专业技巧、锻炼逻辑思维能力;阅读小说,无论是恋爱小说还是历史小说、科幻小说,我们都能够通过了解其他人的人生和想法来丰富我们的经历,让我们的心智变得更加成熟。通过了解他人的苦痛,理解与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从而增强我们的感受力。
002做好阅读规划,形成良性循环
所谓良性循环,是指通过读书增长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或者提高问题意识,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一来,工作也会更加顺利,也就会有更多的空闲时间用来读书,梦想也会接连地实现。
之前参加读出生产力训练营,基本要求3天读一本书,为了输出只能囫囵吞枣地过一遍,抓取其中一点去深入,感觉不够系统和全面。现在参加的圈子是六天共读一本书,这个节奏比较适合我,用五天基本能大致地过一遍,第六天再进行总结和回顾。随着这段时间的练习,我阅读的速度也有了些许的提高,读书时的心境也越来越好了。其实很多人读书缺少的并不是时间,而是内心的充裕,所以才会无法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但如果能克服这种心理,一周读完一本书,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003 在书籍中寻觅“Mr.right”
面对琳琅满目的书籍大脑会出现选择困难症,以前我是直接买畅销书,不过很多时候都让我失望。总结一下最近的选书心得:
1、先听书,再买书
由于互联网的发展,现在有很多可以听书的软件,还有些博主会分享其读书的心得。所以可以先听听别人的拆解和分享,再判断是不是自己感兴趣的。
2、加入读书会
我以前一直在自己的舒适圈里读书,所以读再多的书并没有拓展到我的认知边界。自从加入樊登读书后,樊登老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慢慢地走出了舒适圈,主动去关注自己之前并不关注的领域,比如创业的、历史的、科学性和管理类的书籍,帮我打开了认知缺口。
3、带着“问题意识”选书
学校毕业后就很少看实用类的书了,直到孩子出生后,由于新手妈妈的各种手忙脚乱,我又重新拿起书本。带着“如何养育好孩子”这个问题去读书,读一堆育儿书后,发现所有问题的根源不在孩子,在父母自己身上。于是我又转战各种心灵修复类书籍,就这样带着目的性的读书,一直到现在。根据自身的问题意识,坚持读书,积极与他人讨论,就能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增强自信心,个人的能力也会有显著的提高。
4、加入训练营
加入训练营的好处在共读书籍是经过主办方精心挑选过的,并且有小伙伴一起共读,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一本书,了解到别人以什么样的角度去解读和感悟,这点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相当大。
004 读书的五年规划
人生需要规划,读书也需要规划。不过我们的规划一般都是一年,而赤羽雄二提出做五年规划。读过一定数量的书后,自然会在头脑中浮现今后应该如何做的假说。依照这个假说,我们可以继续深入阅读,或是调整方向。这个假说我自己也不太理解,不过在这分享一下雄二建立假说的顺序:
1.首先临时设定一个目标
2.再次探讨暂定的目标是否合理
3.收集信息,确认假说
4.尽可能听取专业人士的意见
5.修正假说,确立新目标
以目前建立的假说为基础,阅读一定数量的相关书籍,然后付诸行动,就会有很多新的发现。这个部分我会在今后慢慢地去实践和体会。
005主动读书,提高信息敏感度
随着你阅读量的增多,脑海中积攒的东西就越多,它们会自发地联系起来。就像我在读到本书“序章:无法读书的5个理由”,就和《拖延心理学》联系起来,找到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去解读,让我无比兴奋。时常保持探究意识并采取行动,对于信息的敏感度自然会不断提高。这样,就能不断发现大量与自己研究的课题有关的书籍。网络信息、他人的谈话、无意间听到的事都会成为很好的启发。这样就不会错过之前没有注意到的信息。
从古至今读书一直备受人们推崇。人们常用“他饱览群书”“她是一个非常喜爱读书的人”这样的话来称赞一个人。希望通过本书的分享,可以让大家转变观念,将读书看作一件非常有益的事,化“被动”为“主动”,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合理分配时间,找到属于自己的高效读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