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思维定式都是那么根深蒂固,仅仅研究世界是不够的,还要研究我们看世界时所戴的“透镜”,因为这透镜(即思维定式)往往左右着我们对世界的看法。
看完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其实吧,类似这种书,包括很多讲知识管理,时间管理,××管理的公众号等等,他们说得似乎好像很有道理,然而真正能影响到的人并不会太多。但是勒,多多少少会有点启发。就比如本书刚开始那部分,写的还是不错的,分享一下其中讲思维定式的那部分内容。
思维定式最初是一个科学名词,现在多用来指某种理论、模型、认知、假说或参考框架。但广义上是指我们"看"世界的方法,这种"看"和视觉无关,主要指我们的感知、理解与诠释。它是每个人看待世界的方式,未必与现实相符。它是一份地图,而非地域本身,是由每个人的成长背景、经验及选择打造而成,我们会透过它来窥探万事万物。
上面这段话看着有点累,为了方便理解,可以把思维定式比作地图。地圈不代表地域,只是对地域的某些方面进行说明。思维定式就是这样,它是关于某种事物的理论、诠释或者模型。
试想一下,你想去杭州西湖,但拿到了一张标注为杭州,实际上却是宁波的地图,那么你永远也无法抵达目的地。
任凭你如何努力,意志如何坚定,却还是走错了路,这与你的行为和态度无关,根源就在于那张错误的“地图”。
每个人的脑海里都有一张依据思维定式绘制的地图,它反映个人的价值观,我们用这些地图诠释所有的经验,丝毫不怀疑地图的正确性,甚至根本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假定自己的所见所闻就是真实的世界。
我们的态度与行为源自这种假定,对事物的看法决定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
下面是一个有关感知的小实验。
实验人员先把两叠卡片分发给两组志愿者,其中一叠是1-1的少妇像,另一叠是图1-2的老妇像,志愿者有10秒钟时间仔细看这些卡片,然后卡片被收回。接着给所有志愿者看结合了二者特点的画像1-3,并要求大家来描述。结果,看过少妇像的人一口咬定这就是那位少妇;而看过老妇像的人认为这是那位老妇人。
双方进行了激烈的争辩并且僵持不下,当大家都冷静下来,听取了对方的意见之后,渐渐看到了另一方眼中的画像。但只要把视线移开一下,再回头看时还是会认为那是自己最初看到的样子,即当时在10秒钟之内看到的形象。
区区10秒钟都会对我们的的判断造成如此强大的影响,更何况人生经历中的各种因素对我们的影响?家庭、学校、单位、朋友、同事以及大众思潮都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思维定式——我们的地图。
这个实验还说明了思维定式是行为与态度的源头。如果你认为图1-3是个少妇,自然想不到扶她过马路,因为你对她的态度和行为必定出自你对她的看法。
我们总以为自己清楚而客观地看到了事物的本质,其实别人的观点虽然有异,但也是清楚而客观的。
立场决定了观点。
很多时候我们看待一样事物或看待一个人,往往会带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并受到别人的影响,先入为主,由此产生不同的评价结果。对于很多东西,我们不是试图去了解他们,而是已经下了一个判断(来自柴静,下面还有具体介绍,哈哈)。
就拿詹黑和詹蜜来说,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看重的东西、所处的环境、评判标准不一样,就形成了黑和蜜两大阵营(当然也有很多对他无感的人),没有谁对谁错,没有必要也没有办法去说服对方,在詹蜜眼中看来理所当然的东西对詹黑来说可能是不可理喻的。
柴静的《看见》一书中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当时她遇到一个新闻,两个青年骑摩托飞越长城,造成一人死亡,她便策划了一期节目,一连串尖锐的提问让人感到冷酷。她在几年后写道:
过了好几年再看这期节目,提的问题还在其次,那个坐在台上,一头短发、雪青色套装的女主持人,脸上都是凌厉,眼内都是讥诮。我不是试图去了解他们,而是已经下了一个判断。
我们应该多多少少都曾意识到思维定式的存在以及对我们造成的影响,那就要对它负责,懂得审视它,敞开心胸,多聆听和接受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从而使自己的视野更开阔,看法更客观。
最后再分享书里的一个故事:
两艘演习战舰在阴沉的天气中航行了数日,我就在打头的那艘旗舰上当班。当时天色已晚,我站在舰桥上瞭望,浓重的雾气使得能见度极低,因此船长也留在舰桥上压阵。
入夜后不久,舰桥一侧的瞭望员忽然报告:“右舷位置有灯光。”
船长问他光线的移动方向,他回答:“正逼近我们。”这意味着我们可能相撞,后果不堪设想。
船长命令信号兵通知对方:“我们正迎面驶来,建议你转向20度。”
对方说:“建议你转向20度。”
船长说:“发信号,告诉他我是上校,命令他转向20度。”
对方回答:“我是二等水手,你最好转向20度。”
这时船长已勃然大怒,大叫道:“告诉他,这是战舰,让他转向20度。”
对方的信号传来:“这是灯塔。”
结果,我们改变了航道。
这位船长因为身处迷雾而看不清事实,最后就有点尴尬了。看清事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极其关键的一环,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谣言漫天,无良媒体强行搞事的网络时代,真相离我们越来越远,看清事实显得尤为重要,没有人愿意做一个不明真相的键盘侠。所以你选择了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