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茶文化的发展,虽然没能独树一帜,不具备鲜明的特点,但是为后世继承茶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
元代政府与茶叶的相爱相杀
元代虽然由于历史的短暂与局限,没能呈现文化的辉煌,但在茶学和茶文化方面仍然继续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并有所发展创新。
原来与茶无缘的蒙古族,自入主中原后,逐渐接受茶文化的熏陶。蒙古贵族尚茶,对茶叶生产是重要的刺激与促进。
元代已开始出现散茶。饼茶主要为皇室宫廷所用,民间则以散茶为主。
由于散茶的普及流行,茶叶的加工制作开始出现炒青技术,花茶的加工制作也形成完整系统。
汉蒙饮食文化交流,还形成具蒙古特色的饮茶方式,开始出现泡茶方式,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
这些为明代炒青散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这是其一。
元代对知识分子不尊重,很长时间停办科举,仕途也很险恶,许多文人以茶诗文自嘲自娱,还以散曲、小令等借茶抒怀。
如著述名散曲家张可久弃官隐居西湖,以茶酒自娱,写《寒儿令•春思》言其志;
乔吉感慨大志难酬“万事从他”,却自得其乐地写道“香梅梢上扫雪片烹茶”。
茶入元曲,茶文化因此多了一种文学艺术表现形式。这是其二。
传承古法,推陈出新
茶是中国历史上特殊的经济、文化载体,既是中央王朝重要的财政来源,又是文人墨客吟咏的对象,还是各族人民表达感情,增进交流的象征。
元代虽然立国日短,加之少数民族掌权,多民族混杂,社会风尚及饮食习惯较之前朝大为不同,
但是在元代茶文化依然得以发展,不仅多民族大一统的政治局面促进茶文化进一步普及,
而且元代茶文化更是见证与促进了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意识的增强。
在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史上,唐宋和明清是两个高峰阶段。元代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要逊色于前两个朝代。
一方面,元代茶文化继续着唐宋以来的优秀传统,这与元代在许多方面“近取宋、金,远法汉唐”是一致的。
另一方面,元代饮茶习俗也多有发展创新,为明清饮茶习俗向全新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
元代已具备一套完备的茶法,据《元史·食货志》记载,
元代有专门的经营茶的商户---茶户,
国家设有专门管理茶的机构一榷茶都转运司等,
商贩销运茶时要购买凭证---茶引,
零售茶要有照帖---茶由。
元代的茶叶加工
我们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就是花茶加工制作的普及。
宋代的茶叶加工,较多是加入香料等以制成香茶。
而元代的花茶加工则已较为完整典型,而且品种多样,有茉莉、木犀、素馨等花茶,
最有名的一种为芍药茶,为塞北特产,将芍药芽叶晒干后用来泡茶。
元代袁桷有诗云:“山后天寒不识花,家家高晒芍药芽。南客初来未谙俗,下马入门犹索茶。”说的便是芍药茶。
另有一种莲花茶,制法颇为奇特雅致,在日出前选择含苞欲放的莲花,用手指拨开花瓣,将茶装入其中,再用麻丝绳缚住。
到第二日清晨,将莲花摘下,把茶取出来,用纸包好,晒干,如此三次,再用锡罐盛装,扎口收藏。
这样复杂的制作方法,似乎清玩的意义大于品味,或许是文人隐士的清玩花茶之法。
唐宋时期的茶叶饮用,多加一些香料调料杂用,
元代则开始较为普遍用直接焙干的茶叶煎煮,不加或少加其他香料调料。
并且出现了泡茶,即用沸水直接冲泡茶叶。
发展至明代,泡茶成为重要的饮茶方式,其发端应始于元代。
元代立国时间短,随着民族交流的发展,整个茶风和价值取向处于转变期。
散茶逐渐普及,出现了泡茶的方式,花茶制作方法完备,这对明清茶文化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元代茶文化,为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兴旺发达打下了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