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非暴力沟通》,非暴力意味着将爱融入生活,它是一种神奇的力量,能让你平和下来,互助于他人。
公交是大众交通工具,在公交车上,有这样一种现象,有时由于人多,免不了谁会碰到谁,赶上高峰期都会有挤得不舒服的时候,因为这样在公交车上发生的口角之争也不少,最后和颜悦色结束的却很少,有些甚至发展为相互攻击的动作,两个人通常会从上车吵到下车。我那时会想,他们这样吵,谁都不肯罢休,相互指责,都很生气,想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呢?有点想不明白,或许只是言语相争要个所谓的面子,亦或气愤被架在那儿下不来,只能争来争去直到下车,这样的不愉快可能还会影响到他们下车后的心情吧。
《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非暴力沟通的过程是这样的:1、什么是我的观察;2、我的感受如何;3、那些需要(或价值、愿望等)导致那样的感受;4、为了改善生活,我的请求是什么?
譬如上面提到的公交车上的争吵,可能是由于一些不小心的触碰引起的(我观察到的现象是这样),那么他们彼此的感受是什么呢,一定是不舒服,甚至觉的是别人是恶意动作,所以会生气、会气愤(当然这是我猜测的),他们的真实需求是什么呢,从大众现象的理解,我觉得是希望得到尊重。由于没有很好的去察觉自己的感受,去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通常会通过气愤的情绪,导致生气的感受,实际上争吵并没有解决掉问题,有时甚至受不好的情绪影响更深。那么,怎么处理这样的情绪呢?
《非暴力沟通》中提到了,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有四种选择:
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
在公交车现象中,明显大众选择的是指责他人,如果能够用第三条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也许这样的争吵会通过更好方式避免掉吧,而如果能够做到第四条,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那传递的就是是理解和和谐啦!
《非暴力沟通》我的实践感受
我在听到不中听的话时,通常选择的是第一种:责备自己,这样的选择其实是很糟的,除了无限深入的反思,谨小慎微的言行,并不会带来更有益的改善,因为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我发现自己之前会陷在由此带来的坏情绪里,其实并没有去体会到自己的感受,也没有表达过自己的需求,以至于我似乎不太会去表达需求。现在想想,有时某些“压力”也是由于所谓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好的沟通和根源上的解决,而压制于内心的情绪反馈。
现在,总算能够意识到沟通中“感受”和“需求”是多么的重要啦,虽然还不太会应用,但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去体察自己情绪背后的感受啦,也在可以的去考虑自己的需求。譬如,前几天因为买票,售票员出错票让我很生气,1、观察到的现象是她给我出的车票日期是有错误的;2、我的感受是很生气;3、我的需要是她能够尊重我,并能够用负责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事情;4、我可以向她提出协商解决这个错误的请求;按照《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对此也许我该这样表达:我看到票上的日期打错了,您是否漏听了我说的日期。对于她回答根本没听到我说的日期,我可以说:对于您这样说,我有些不舒服,我开始向您询问,提到了日期,您在出票前并没有质疑也没有再次和我确认过日期问题,您是否愿意帮我重新换一张票。(知道了四个要素,但是应用表达上还是不太好把握)虽然这样的方式在我们的小县城也不见得能解决问题,但我想效果应该会更好,至少不会让我的坏情绪带了一路吧。
在沟通的过程中,售票员的话确实不太中听,我当时的选择是第二条,指责他人(当然,心理上,并没有在言语上去这样做),在事后处理情绪上,我体会了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并且很快把坏情绪处理掉了,但是没有考虑那个售票员的感受和需求,也许她会觉得害怕、委屈,会怕这样的错误影响到她的面子或者奖金之类的(这也只是我的猜测,当时并没有去好好的体会)。应用的不太好,但已经开始有意识,并从中有一些收获和感悟。有概念和意识,是学以致用的第一步。
以后会尽量多去把《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套用在生活中,去改善和提升自己的沟通。刻意练习去体会感受和表达需求。让神奇而平和的非暴力沟通概念是融入生活。
如果,你觉得自己的沟通有待提升,或希望在沟通中更了解自己和他人,期待能有一个更好的沟通效果不妨读读《非暴力沟通》吧,它适用于各个层面的交流和各种环境:
亲密关系
家庭
学校
组织机构
心理疗法及精神辅导
外交和商业谈判
任何性质的争论和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