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圣诞节、复活节来说,我最喜欢的西方节日就是母亲节和父亲节了。东方人不太会表达感情,而这两个节日的存在,会让我们有机会对养育自己的父母表达我们对他们的感恩之情,不论以哪一种方式来表达。
参加了一个看胶片电影的活动,播放的是《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这部电影很多70、80后曾经看过,该部电影取材于全国十佳少年杜瑶瑶的事迹。十岁的张鸣鸣失去了父亲,母亲不能承受这个打击,风湿性心脏病加重。懂事的鸣鸣开始学会照顾自己,照顾妈妈。她学会做饭,买菜,干各种家务活。深夜还要为妈妈按摩病体,并劝解妈妈注意身体。妈妈住院后,鸣鸣每天奔波于医院、学校、菜场和家庭之间。在这么多困难面前,九岁的鸣鸣没有退缩,只是努力做好每一件事。妈妈的病更重了,鸣鸣还要为妈妈奔波,她在向生活的挑战中走向明天。(电影情节摘自于百度)
在多年后的今天,曾经幼小的我们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而曾经的贴心小棉袄现在已经成人,到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时候。有时候父母对我们进行经验教育,我们会对父母有些抱怨,为父母的啰嗦而感到不耐烦;有时候父母的老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会对他们产生一些些疑虑;有时候明明想父母了,回到家却又不习惯家里的生活,想早点回工作的城市;有时候工作生活不如意,埋怨自己的父母没有为自己提供良好的环境等等。比起电影中这个9、10岁的小女孩来,我们真的为自己的父母做的太少了。家庭变故为她带来的各种生活的考验,她都没有怨言、咬牙坚持,一切都为自己卧病在床的母亲着想,而这些正好是和自己的母亲生养自己的时候一样。一旦有了宝宝,妈妈的一切都和自己肚子里的宝宝联系在一起,宝宝的一举一动牵动着母亲,母亲做的一切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的孩子。生下来之后,一切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宝宝,一旦宝宝生病,母亲都会很紧张,恨不得生病的那个人是自己,悉心照料,毫无怨言。孩子遇到苦难的时候,都想替孩子负担起来。无论条件如何,即便是自己苦点、累点,都想给孩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培养和帮助。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宝贵的情感。父母为孩子的付出,是无私的,是伟大的,是支撑自己努力奋斗的最大动力。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这个对于现代年轻来说,很难做到。很多年轻人离家打拼不是因为不孝顺,而是想以自己的努力奋斗,为今后孝顺父母做更好的准备。无论我们离家多远,是否善于表达对父母的感情,都要多关心关心他们,因为无论我们离他们有多远,他们时时刻刻牵挂的人都是在外的游子,而花费了他们一生心血和获得了他们无穷无尽关爱的我们,应当常回家看看、多和他们谈心,少一点抱怨、多一点换位思考,像他们对我们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