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活着都没有同类,但都在努力寻找着同类,那个过程便是慈悲,便是光阴和人生。”
——写在游记前不伦不类的开头
关于人:
人,生而就是把自己的某一小部分分享给他人,并得到回应的过程,遇到对的人分享得多些,其他人少些,幸运的时候是两两相悦,在彼此的生活里停留得久些,不幸的时候是圆碰到方,尖碰到平,就此别过。
人,生而不同,可过分地夸大不同和刻意地寻找相同,都是没有意义的 。给人贴标签,并按照标签分类是没意义的,凡事扯上尊重和包容也是没有意义的,这不是因为人太复杂太多面太难一刀切,也不是因为不同的灵魂擦出火花就不美丽,毕竟,我们都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也不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
我会被那些感受力极强、生命饱满充满张力的人打动,也会被那些凡事淡然处之一个微笑过后再没有下文的人打动,我好奇于不同的人眼中的不同世界到底是不是同一个世界,是不是我们每个人根本就生活在不同的世界。
关于旅行:
壮美的山河湖海也好,悠久的历史遗迹也罢,纪录片和教科书已经能拍得写得详细得不得了了,那么舟车劳顿后从同一个角度拍照、读同一段介绍真的有意义么?
也许旅行的意义在于看不同的风景,看不同的人,看哪些能泛起心里的涟漪。寻找那些触动内心的瞬间,可能就是在不断认识自己的过程吧。
待在熟悉的小窝与熟悉的朋友圈里,很容易变得麻木,走进陌生的风景和陌生的人群中,感官会一下子变得灵敏,仿佛新鲜的风和雨会吹散眼里的灰、洗净心头的尘。
干净的眼睛和心,也许不过是暂时忘却当下烦恼的另一种麻木罢了。
但是,不迈出那一步,可能永远不知道自己原来会被海滩上一只撒欢儿的狗,一个公交站老奶奶的微笑,一杯抹茶味的柠檬苏打水打动。
关于记录:
我甚至怀疑,世上没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写作过程,心中设定目标读者的时候,下笔一定有倾向有避讳,哪怕目标读者是未来的自己。时间地点可以客观地记录,内心的情感却不能不偏不倚不带色彩地被抒发、被记录。
拍照是准确客观地还原,定格的一瞬,一切都停止在照片上了,但文字呢,是兴奋时写的赞美,还是伤感时写的怀念,是当即写的带着温度的狭隘视角,还是之后写的冷静的全局观,情绪一变文字全变了,那游记这种东西,到底应该什么时候写呢?
要小心,落笔的时候,一切感情的偏倚都将定格。
言归正传,小小的小故事,小小的小心情,小心翼翼地写在这里喽:
于巴斯:
风格混搭的房子
在Airb&b订的第一晚,在半山腰上,一路上坡一路风信子和大白狗,一路紫藤萝和秋千架。大花园,大客厅,大厨房,乍一看风格粗犷,木质的地板漆刷得并不匀,门档干脆用一大块鹅卵石来充当,可是再看那走廊墙上的小木格,客厅壁橱上的小摆件,抽屉的雕花门把手,却又处处透着精心的设计。风格混搭,搭得看似漫不经心,却很养眼很舒服。
古老的圆面包小店
SALLY LUNN’S,取名于发明BUN这种远胜一切其他英国食物的女人。1482年的老房子,排队盛况堪比约克的Betty's Tea House。墙上的装饰和茶壶糖盅奶罐都是清一色的青花瓷,让人不免想到了曾经中英瓷器贸易的繁盛状况。
于布里斯托尔:
嗜茶的小不点儿
我们待的那天,正好是房主的生日,丈夫一大早就起来,一边给妻子烤一种特别的fish cake,一边给我们讲这一对两岁半的双胞胎女儿每天早上都要喝English Breakfast Tea,随妈,不喝饮料只喝茶,一边将加了牛奶和黄糖的红茶倒进奶瓶里一人发一个,两个小不点儿瞬间安静下来开始咕嘟咕嘟。难怪英国人均茶叶消费量世界第一,每年20万吨,这从两岁开始每天喝,一生得喝多少呢。
Mocha Lemonade
在布里斯托市中心溜达,看到一家名叫BLUEBIRD的茶店,卖各种散装拼配茶,各式茶具,也有小桌椅可坐着喝,也可以外带,这种茶店我在利兹见过两家,茶种的丰富程度令人咋舌,英国人真是把全世界的茶都进口来了。我一眼看到了菜单上的Mocha Lemonade,抹茶和柠檬水都是我的最爱,这两种看似不搭边儿的组合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店员一边告诉我们她有多喜欢这款茶,一边给我们讲解怎么用筛子搅拌抹茶粉。茶做好了,我们准备付钱时,她却坚定地拒绝,说这是送我们的,不能让我们为自己还不确定喜不喜欢的东西付钱。
油醋瓶
吃沙拉时,Balsamic汁(翻译成意大利香脂醋?)绝对是我的最爱,够酸,够开胃。一般我都是在超市买用橄榄油和香脂醋已经调配好的沙拉汁,从没想过自己手动调配比例,这一次却被这种瓶子的设计惊艳了一把,可能是我高档餐厅去得太少,第一次见,忍不住拍了个照。
巧克力大黑牙
见到伟尧哥哥,他带我们去大学附近的一家咖啡馆,我天真地点了两杯意大利巧克力,一杯是Hazelnut的,一杯是Caramel的,却一样的稠、苦、黑,从牙齿到嘴唇,黑得让人绝望,面对一个多年未见的翩翩少年,笑不能笑,擦不能擦,尴尬得无处可逃。
于卡迪夫:
五个人的生日
在Cardiff Bay的一家餐厅里,我们点了小火慢炖的羊肉,英国人不吃mutton,只吃lamb,一般都会配上土豆泥和水煮蔬菜。上一次吃mutton,还是在谢菲尔德那个华人圈赫赫有名的蝎子王吃的羊蝎子,两人份的小锅,四个人吃都吃不完的量,当天吃得爽,第二天肯定上火。Morrison's能买到很便宜的带一点骨头的lamb,很适合煲汤,葱姜大料胡萝卜一煮,和寒冷漫长的冬天非常配。回到那天的晚餐,一盘头汤,一盘羊肉,配上烛光,我们吃了两个多小时,这期间生日快乐歌整整响起了五次,服务员端着蛋糕,蛋糕上插着像小时候过年时玩得那种手持烟花棒,送去了五个不同的桌子,歌声一落,全餐厅的人便会集体鼓掌。吃到最后,老管家一般绅士的服务员走到我们桌,问今天是不是也是我们中的一个人的生日,我们倒是真想啊,那天一定是个好日子。
等食的海鸥和喝醉的人
卡迪夫火车站,暖黄的灯光,威尔士语指示牌,等食的海鸥,疯狂的人群大合唱着“you are my baby",莫名地清晰地停留在记忆里。
于斯旺西:
纤尘不染的大房子,冷漠的主人和热情的狗
这次我们把房子订在了一个叫做Sketty的富人区小镇,价格却是几天里最便宜的,可能因为毕竟在威尔士,又不是首府,也不算是旅游城市,最多算个安闲的海边度假城市吧。在英国,富人区和穷人区的差异非常明显,街道的干净程度,房子的拥挤程度,商店的稀松程度,花草的修剪状况……这家又是一栋带前后大花园的大房子,一只大狗,两只小猫,很多卧室,很多浴室。房主夫妇像是有洁癖,房间异常干净,可又不失温馨,但就是不和我们多闲聊一句,甚至连狗狗的名字也没有和我们介绍,狗狗却一点儿不认生一直待在我们房间里等着我们和他玩儿。
泰式炒面与武汉热干面结合的棒棒面
灰色盘子里的BANG BANG Noodles,感觉像是取名于“棒棒”二字,小辣椒和青柠显得有点泰式风格,芝麻酱又非常中式,配着炸鸡排又非常西式,这种不伦不类地融合菜最合我口味啦。可以借鉴一下这个创意回去鼓捣鼓捣,毕竟我也是用沙丁鱼罐头做过咖喱酱的人。
两岁的大狗和十三岁的小狗
在牡蛎嘴湾的海滩上,我们至少见了一百只狗,除了我们两个罕见的游客,其他人都是出来遛狗的当地人,每人至少牵着一只,多则三只。最萌的是这一对,大的非常大,小的非常小,问主人才知道原来大狗才两岁,小狗已经十三岁了,不知道她们一起玩耍时是怎样的心态,希望她们互相陪伴地再久一点。
回来一个星期了才动笔写这些,脑中仿佛过滤掉了一些琐碎的小事,沉淀下了一些值得记忆的画面。
感谢同行的田博士,让我过足了玩拍立得、鱼眼镜头和微距镜头的瘾。
南下得很南了,下一次就北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