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
——《断舍离》落地实修感悟
社会在飞速发展,各种物质琳琅满目、各种信息迎面而来、各种欲望席卷心境。如果一个人的头脑,没有正确的思维边界和层次,任其入侵,这样各种情绪、困惑、烦恼甚至纠结等,也将会相孕而生。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本来拥有这样一颗清净自在、离于世间烦恼的“自性清净心”。只是我们曾经的努力,忘记了本身,偏离了轨迹。
无所从来,亦无所从去。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表相,也就无所谓彼此、无所谓过去、无所谓将来,而是活在当下。这样才能活出生命的绽放和原本具足。
未曾生我谁是我?生我之时我是谁?
未曾真悟谁是我?真悟之后我是谁?
本来这篇文章在一年多前就应该写了,上《金钱智慧》的时候,张翔老师就布置让我们读这本《断舍离》。当时只是为了完成作业,所以买上书之后,草草读了几页,根本就没有细细品味,更谈不上什么理解与感悟。
正像一首歌中唱到的:“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也无法挽留”。《深进研修》班的60天落地实修,恰恰又是断舍离。也就是带着这份内疚的歉意与重逢的敬意,我认真读完了这本《断舍离》。
都说一本好书能启迪心智,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断舍离》对我来说,是一个迟到的醍醐灌顶。确实是一本能够沉淀美好前程的书、是一本黑暗中指向光明的书、是一本启发人生的书、是一本修炼涵养的书、是一本由浮躁迈向静好的书。
断舍离,顾名思义便是决断的舍去和离开。《断舍离》主要讲述了日本杂物管理咨询师山下英子推出的概念:要想豁然开朗,找回自我,就要断绝想要进入自己家的不需要的东西。断,即是彻底告别过去,不让旧物品当绊脚石。舍弃自己到处泛滥的破烂儿。舍,即把无用的物品舍得扔。脱离对物品的执念,处于游刃有余的自在的空间。离,即远离不需要的物品,清楚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不再让无用之物占据我们生活的空间。
书中讲到:所有的物品都是我们从地球手里借来的,都是虚幻的。物品有用才有价值;此时、当下,应该出现在需要它的地方;只有处于恰当的位置,才能展现其美感。要通过4%到15%的看得见的世界里的行动,利用断舍离来带动内心世界的变化,活成心怀觉悟与勇气的乐天派。
翻书时,还是冰天雪地。合卷时,已是万物初生。古人云:登高而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沉也,而闻者彰。60天的修炼,虽不敢像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那样,学成大儒脱胎换骨是人间。却也让我有所思、有所行、有所感、有所悟。
断舍离本质上是:通过表相的整理,达成思想上的断舍离。除了物品的断舍离,还包括了情感断舍离、认知断舍离、信息断舍离、负能量断舍离、无效交际断舍离、非健康行为断舍离等。
人类几千年的进化,渐渐养成了囤储物品的习惯。自己用的、别人用的、过去用的、将来用的、能用的、不能用的……全部收集在一起。其实,自己真的能用到的却甚至甚少。爱因斯坦讲“凡事力求简单,直至不能再简”。可生活中,只要是简化,甚至自己看不见都能引起心里不同程度的恐慌。面对高节奏和过于复杂的现代生活,根本无法想象那种简洁、平淡、细致的人生。清风漫舞、花草凝眸的心灵愉悦更是豪华的奢求。其实,只要看见自己的心理按纽,找到了自己的内在节奏,修炼出自己的一颗富足、安定之心,不再执念与物欲,沉静踏实、轻松自在、丰盛美丽的生活使者,自会来敲门。
从物品的断舍离到高于自我形象的物品使用,是《断舍离》这本书另一个层面的理念。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物品的力量,是为了自己成为,想成为的自己,体验那种物质以外的丰盛。
我们每个人都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只要敢于追求,敢于拼搏,敢于向宇宙下订单,我们渴望的声音,世界一定听得见。
无穷妄欲心自在,语默动静以自然。尽管人生中处处充满断舍离,但是一个真正简洁明净的人,不会有断要舍的困扰。我乃一介俗子,没有“出世”之洞察,只能做“入世”之修行。功课的结束,也是修行的开始。我坚信修炼人生断舍离,终将与最好的自己一切相遇。
适世有为,不舍初心之宁静。
笃行力学,铭记本身之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