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历十五年》,常常有一种时空错换的荒谬感和熟悉感。
这次重读,最让我有感触的,却是万历皇帝。
神雕侠侣里,郭襄在与杨过、小龙女分别前,说了一句话:“便是贵为帝王,也未必能事事如意。”郭襄的这番曲折心事暂且不表,单说皇帝,不但不能事事如意——没有人能事事如意,像万历皇帝,几乎可以说是事事不如意了。
1、看起来满朝文武皆听命于他,其实不然
表面上看来,所有处置均出于圣旨,似乎满朝文武皆听命于皇帝,其实不然,所有需要皇帝裁决的案件,无一不产生于文官集团的内部矛盾。
开国之君创建明朝后,设立作为行政工具的文官制度。到万历一朝,文官集团早已成熟,他们所需要的“只是一个个性平淡的君主作为天命的代表 ,坦率的说就是皇帝最好毫无主见,因此更足以代表天命。皇帝越是谦抑温和,听凭文臣们的摆布,文臣们就愈是称颂他为有道明君。 ”
多少年来,文官们已经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力量,强迫坐在宝座上的皇帝在处置政务时,摒斥他个人的意志。
在这样的时代,皇帝成为了一个高度程式化的位置,他实际上并不需要处置国事,他是一个权威性的象征,只要端坐高堂,按照首辅和文官集团的意思处置国事即可。如果他还能经常演习各种礼仪,以增强抽象的伦理观念,那就更好了。
在百官的俯伏跪拜之中,皇帝的权威似乎至高无上,实际上他所能控制的则至为微薄,“名义上他是天子,实际上他受制于廷臣 ”。
在很长的时间内,万历和百官抗争的最大焦点,集中在立储问题上。
他想要立自己心爱女人的孩子为储君,而非长子,以便让心爱的女人,死后长眠他身旁,因为按照成宪,只有皇后和下一任君王之母死后能同葬君侧,而他也不能废后。
经过与文官集团漫长的抗争,这个尝试最终宣告失败。
2、没有选择的权利
如果说立储是国家大事,不属于个人选择的范畴。那么万历还想过更多。
他少年时想要练字,后来想要练兵,想要旅行。皆不可得。
作为守成之君,不需要、也最好不要有思想和创造能力,即使有,也无法施展表现。 因为“为人君者,就应该安居垂裳 ”,张居正不让他习字,申时行不让他练兵,外出旅行也受到臣下强烈的批评,因而最终也被剥夺。
万历在与臣下漫长的博弈抗争中,在旷日持久的挫败中, 已然看透了真情实相。于是他选择用无为的办法,转而采取了消极抵抗。
自1585年以后,万历除了1588年对自己的定陵再度视察过一次以外,三十多年,他没有走出过紫禁城一步,创造了自古至今的最高纪录。
3、看起来活着,其实早就死了
20岁正式亲政的万历皇帝,在其统治早期, 也曾励精图治过。1585年,他不辞劳顿,亲率百官步行十余里至天坛祈雨,鲜明的表示了他关心民生的诚意。他还曾亲自主持御林军的操练和比赛,四次带着欢乐而庞大的随从队伍去拜谒北京郊区的皇陵。
1588年,万历最后一次拜谒了自己的陵墓,此后在皇宫大院里开始了三十多年怠政生涯。
就在1586年,万历二十出头的时候,完成浩大虔诚的祈雨仪式的第二年,他就已经形同死去了。
此后在紫禁城中的三十多年,他实际上是一名囚徒,一个牌位,一个摆设,一个“活着的祖宗 ”。
他贵为天子,是九五之尊,他的生命却没有任何想象的余地,没有任何新的可能。他终身陷于桎梏无法挣脱。
今天的我们有多少选择的自由?
无数人想要去另外的地方,想要从事另外的行业,向往另一种人生。
无数人想要挣脱桎梏的樊笼,抵抗无情的随机的命运,却无能为力。
所有人都珍视选择的权利,希望在人生重要问题上,永远拥有其他选项。但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太多选择的余地,能选择的,也往往是两难。
好在社会始终在进步,至少今天我们的选择范围大了许多,大多数人,都有外出旅行和发挥所长的自由。
想到几百年前,贵为天子的万历,比平常人可选的范围更小,也许有少许欣慰吧。
毕竟在这个世界,谁不是带着镣铐起舞?
ps.
对万历的描写,最为活灵活现的,莫过于书后一则附录。那是黄仁宇先生的妹妹在抄录《神宗实录》时的感想:
“皇帝那个作威作福的样子,放不下架子,事事也不顺心,有时还有点胡搅蛮缠的味道,幸亏那位申阁老左推右挡很有功夫,一桩桩一件件都被他磨了过来,皇帝外强中干,实在是很苦闷的。而作为首辅,似乎也很需要有嘴皮上的功夫,往往先恭维,而后又找出使皇帝就范的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