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1)
有个心理学效应叫孕妇效应。它说,一个女人怀孕之后,发现周围有很多孕妇,而在以前她却没注意到这些孕妇的存在。
孕妇效应,本质描述了人脑对信息的一种筛选机制。当人脑进入到一种模式之后,会很自然的过滤掉其他信息,只关注这个模式下关注的信息。
这种信息的过滤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在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身上,孕妇效应都随时随地会发生。
最近,读到几篇文章,是几个传奇的商业大佬在不同场合下的演讲或发言,讲他们对于人生和企业的认识,但是他们所讲的内容主题,其本质居然是类似的。
孕妇效应,发生在了我的阅读上。
<br />
(2)
2017年6月27日,八十九岁的李嘉诚在汕头大学毕业典礼上致辞,发表了他今年的演说。他在演说中,提到了很多内容,例如意志力、自律、善择等。
「善择」是在这次演讲中李嘉诚给年轻学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建议。他说:懂得「善择」,才是打造自己命运的保证。所谓「善择」,善于选择之意,即要选择什么、要成为什么。
我们早就听别人说过,人生路上,选择做正确的事情,比正确的做事情更加重要。言下之意,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李嘉诚用他一生的经验,给出类似的建议。
他认为只知道「为」(to do)的人是愚人,而智者有「愿力」,把「为」(to do)变「成为」(to be)。
只知道to do的人,他只能自己去做事,或者组织一批跟他一样知道to do的人一起做具体的事;他只能自己或者一小波人孤军作战,无法感召更多人、更多的力量一起去战斗。
知道了to be的人,能看到未来要成为什么样子,有一个很有感召力的梦想,有一个清晰到历历在目的愿景,进而能够吸引到更多的人帮他,吸引到更多的资源协助他,一起把未来的样子给实现了。
为啥会这样呢?因为能看到未来,并坚信看到的未来,是一种很强的能力,我们多数人都不具备。我们只好跟随者别人对未来的憧憬,去创造属于别人、也属于自己的未来。
这就是为啥李嘉诚会说,智者有愿力,知道to be。而所谓愿力,就是to be的能力,也就是想要成为什么的一种信仰和力量。
有愿景,信仰自己的愿景,才有愿力,才能把愿景感召成现实。
<br />
(3)
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在接受艾问专访时,分享了一个话题:如果重回30岁,我一定要做哪几件事情?
在专访中,俞敏洪说,如果重回30岁,他一定要做的事情有三件,分别为创业、读书和结交朋友。很多创业过的人,都会有类似的感受,希望能更早的创业,希望能认识更多的人。不过,重回30岁要做什么事情,不是我们对这次专访的关注焦点。
我们所关注的焦点是,俞敏洪在专访中提到了他创业做新东方时的一个行为,那就是「编故事」。
俞敏洪认为,新东方的创建与发展,是建立在一系列的故事之上。他说:我给新东方的员工们讲了一个故事,沿着这个故事就开始了新东方的发展历程,人类通过讲故事把个体经历变成集体经历,把个体力量变成集体力量,对于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有很大意义。
在未来,俞敏洪还会编更大的故事,更重要的是把「故事从梦幻变成现实」。他说:我觉得人类最重要的能力是编一个你认为能够实现且有益于所有人的故事,然后带着大家一起去实现它,这是人类的最好的一个结局。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新东方是建立在故事之上?为什么「编故事并把它实现」是人类最重要的能力?
所谓编故事,就是给出一个有吸引力的愿景,给出一个能够打动很多人的梦想。愿景是否有吸引力、梦想是否打动人,就在于故事编的是否生动且靠谱。
故事带来的愿景和梦想,首先是to be的问题,而后才是to do的问题;甚至只要to be的问题足够有吸引力,能够很好的打动人,to do的问题都不算什么问题——我们总能够找到方法去做到。这就是愿景的to be所带来的愿力,对愿景的信仰之力。
说到「编故事」这个人类最重要的能力,不得不提到另一个商业大佬——马云。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种能力就是编故事、讲故事的能力。换个落地一些的说法:马云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一种能力就是他吹牛的能力。
问题是,马云确实是个吹牛大王,也确实吹了很多牛皮,但最后他都把这些吹出去的牛皮给做到了,甚至做到超预期。在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就是一种超强的愿力。只要你有足够美好的梦想,有足够强大的愿力,你也可以像马云一样,虽然不懂技术,也可以打造一个互联网商业帝国。
在以前的文章里写过一句话:如果你有梦想,你就能吸引很多人,帮你一起实现梦想;如果你没有梦想,那么你就只好帮别人实现他们的梦想了。
新东方的创业和发展历程,大体也是如此。阿里巴巴的故事,也是如此。
<br />
(4)
网络上,最近还在流传一篇有关稻盛和夫的文章。
文章提到,稻盛和夫认为公司也有「人格」,而「聪明能干」只是作为领导人的三流资质。他分享了他年轻创业时,没有经营经验,只是凭借着最质朴的一个观念——「作为人,何谓正确」——当做他做商业决策的依据。就是凭借这个简单到极点的经营判断基准,他把京瓷做成了世界五百强。
一个简单的理念,成为了京瓷这样的世界五百强企业的价值判断标准,也成了这家公司的「人格」。
何为人格?一个人具备怎样的人格,决定了这个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就如京瓷这样的公司做经营决策,所关注的不是怎么更好的做经营决策,而是公司要成为怎样的公司,公司里的人要成为怎样的人。
稻盛和夫在论述领导人资质时,说「聪明能干」是三流资质,「深沉厚重是第一资质」。聪明能干,说的是人的能力;深沉厚重,是说做怎样一个人。做企业如做人,先是做好人,而后才是做好事。你是怎样的人,你就会做怎样的事,以及你就会怎样做事。
你看,稻盛和夫对于公司经营以及领导人的认知,跟李嘉诚说的to be的愿力,还有俞敏洪提及的编故事,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们所表达的都是,首先成为什么,而后才是怎么做。
<br />
(5)
有两种选择模式:
一种选择模式是,根据现有的资源条件,选择做怎样的事情;如果不具备做这件事情的资源条件,那就选择不做;
另外一种选择模式是,先选择做或者不做这件事情,选择之后,比如说要做这件事情,再考虑怎么具备做成、做好这件事情的资源。
今天几个大佬的核心观念是类似后者的选择模式,先选择to be,也就是成为什么;而后,因为有to be的强大愿力在,一定能找到方法,把to be给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