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思考和自我辩证下我们常听到的一个状态词:热爱生活~
我们常常听到一个人描述另外一个人:热爱生活~或者我们自己会时常发一些美好的生活照片,旅游啊,赏花啊,做美食啊,探索新技能啊......然后配文:热爱生活。那热爱生活基本上在大家的共同认知里应该是积极正向的词。那如何做到热爱生活呐?首先我们举个反向例子,就是一个反向状态:活得无趣~有些人的口头禅就是:懒得去,不想动,花钱还没劲。这类状态基本上就是:刷手机、看直播、买买买、聊八卦。然后有觉得填充她生活的一切又是那么的没意思和没价值。看到别人的生活有趣也觉得好,但是就是不想改变。
这2个极端的状态我貌似都经历,我只说我自己在这两种状态下的局限和因素:先说后者——活得无趣,我出生至孩子2岁前基本都是这种状态,主要原因是原生家庭的环境和经济条件的限制,农村出生,家境贫寒,我记得很清楚,小时候买了唯一的一本课外书回家后还被妈妈训斥,说我浪费钱!那时候的乐趣就是夏天可以去河里游泳,下雨天可以光脚踩泥巴。春、秋、天河堤旁的梨花和桃花会开。冬天的记忆只有冷。父母亲为了一家人吃饱穿暖已经费尽力气,对于他们来说多余的精力就是用来内耗,互相埋怨、控制、争吵。休养和娱乐的方式就是睡觉,看电视。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说热爱生活有点滑稽,这个词我们听都没听过。
那为什么进入前者的生活状态:热爱生活,是等到我孩子2岁呐?虽然18岁后出来读书脱离了原生家庭,但是读书和刚工作时候的经济状况是最大的约束,首先要自己在城市成家立足,双方父母是没有能力给予支持的,父母姐弟还指望着你能给予他们回馈和帮衬,所以每多花一分钱都觉得自己有罪。
终于买了房子,有了家庭,孩子也可以跟着屁颠颠的走,精力也开始有了,工作上已经游刃有余。想想自己贫瘠的童年,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尽力给他美好的人生,也为了补偿下自己,首先就是去图书馆书店看书,买书,每周都去。书中我看到了很多故事,很多美丽的地方,不同的文化~开始向往着能到处去看看,带着儿子一起到处探索,当然也是在经济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是跟孩子一起成长,二是可以补偿下那个小时候的自己。自己养孩子的同时,按理想的方式把自己重新养一次。
走着,看着,学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态开始逆生长,即便是晚上出去散步都觉得即便是每天都走的路都会发现很多新奇的故事和很美的风景。每天都不同。热爱生活是一种心态和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