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前表线连接人体的整个前表面,下起自足背,上至头颅侧面,分为脚趾到骨盆和骨盆到头部两部分。
当髋关节处于伸展状态时,这两部分作为一个连续的筋膜路线协同作用。
姿势功能
1、前表线和后表线相互拮抗,维持人体稳定。
2、前表线的姿势功能主要是:与后表线保持平衡,提供张力性的支撑,以便从头部提拉重心前倾的骨骼。
3、前表线比较敏感的部位足踝前方、腹部等
4、前表线的肌筋膜还能维持膝关节的姿势性伸展,其肌肉则随时准备保护人体前表面敏感和脆弱的部分及腹部脏器。
5、从姿势性角度来讲,背屈肌限制胫骨过度后移,而跖屈肌则限制其过度前倾。
6、当这些线被作为筋膜平面的一部分而不是肌肉收缩的链条时,几乎大多数病例都显示:前表线倾向于向下移动,而后表线则倾向于向上移动。
7、不同的面在评估中各有其价值。
运动功能
1、总的来讲,前表线的运动功能包括以下几点:躯干和髋关节屈曲、膝关节伸展、足背屈。
2、在颈部,包括了一系列复杂的运动组合。
3、为了应对多关节做迅速有力的屈曲,前表线的肌肉部分必须含有较高比例的快肌纤维。
4、前表线以快速反应为主,后表线以耐力为主,双方的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一方收缩时另一方被拉长而体现出来。
徒手治疗原则
1、前表线两条,分别位于人体前中线的两侧。
2、对于大多数客户来说,最好先解决前表线上的任何短缩的问题。
3、前面观可以帮助评估左右两侧的不同,侧面观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前表线和后表线之间的平衡情况。
4、与前表线相关的常见的姿势代偿模式主要有:踝跖屈受限、膝关节伸展、骨盆前倾、骨盆前移、前肋性呼吸受限、头前倾。
前表线详述
胫骨
1、伸肌支持带本质上是一个加厚的、位置更为浅表的筋膜平面,它是包裹在小腿周围的深筋膜,
2、伸肌支持带包括两个,即上支持带和下支持带(呈Y型)。
3、支持带增厚对于向下固定肌腱是必需的。
4、前表线的起始轨道包含7条肌腱,它们在更表浅的支持带下方合并进入小腿前侧间隔。
小腿前侧间隔
1、胫骨前肌通常被认为是小腿前侧间隔内最强壮的肌肉。进行踝背屈和抗跖屈运动时,此间隔往往作为一个整体来起作用。
2、无论原因如何,解决办法都非常简单,直接。只要让肌腱从中过几次,使其活动更容易,很多病人就会产生意向不到的效果。
3、操作者一手握拳,将拳头的宽面放于患者足背支持带远端处;另一手引导患者进行足背屈和跖屈动作。逐渐缓慢向上移动拳面,经足及踝部、支持带到胫骨。注意:操作时保证足没有内外翻。
4、当腿部以任何方式前倾时,小腿后部的肌肉会绷紧,前部的肌肉和组织向下移动。对于这种情况,最佳的治疗方法是将前表线的组织再次上移。处理原则:松解足底——松解腓肠肌——松解比目鱼肌——松解胫骨前肌
5、对于胫骨前肌的处理,是处理前表线真正的开始,处理伸肌支持带内的肌腱是处理前表线的根基。
胫骨前肌
1、起点——胫骨外侧髁和胫骨近侧半及小腿骨间膜
止点——内侧楔骨跖面和第一跖骨底
功能——踝背屈和足内翻
神经支配——腓神经和第四腰神经~第一骶神经(L4~S1)
胫骨前肌是小腿前面一块体积较大的表浅肌.其功能随足部位置的不同而异。
2、在行走中使足趾在步态摆动期不与地面接触。保持背屈位也使得足跟先着地,从而在足跟着地向站立期转换时保持最佳的减震体位。
3、胫骨前肌在行走过程中防止足后跟着地后脚掌突然落地。
4、胫骨前肌出现问题可以导致:足下垂、轻度无力、伸展受限(绷脚背)、足间隙增大导致平衡问题(老人常见)
5、胫骨前肌出现问题也可以导致踝关节前内侧和大拇指疼痛
6、多做等长收缩运动,有助于锻炼胫骨前肌
7、多做踏板运动,对于胫骨前肌和比目鱼肌的问题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8、伸肌支持带治疗结束后,让客户再做踝关节背屈和跖屈动作,往往会发现活动度有了明显提高。
K��G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