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年少的时候,中国刚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很流行一种才能叫口才。有一本很流行的杂志叫《演讲与口才》,还有一档很火的电视节目叫《国际大专辩论赛》,两年才举办一次,看各类精英唇枪舌剑的PK,那时间最崇拜的就是他们。虽然很多年以后,他们中的经典人物象姜丰、蒋昌建都有了各自不同的发展,但当年他们应该曾是我的偶像。
互联网刚开始发展时,BBS论坛有着很大的影响力和生命力。那时我也深深地爱上了论坛这样的网络思想交锋形式。一开始也会激情的到处发贴回贴,寻找思辩的精彩。一旦遇到自己喜欢的话题,也似打了鸡血一般,提笔上阵,辩他个天昏地暗。那时候我最讨厌灌水的人,总觉得论坛应该严肃认真,言之有物,是思考后形成的文字。但个人的想法无法改变世界,越来越多的论坛变成水潭,我在失望之余也不得不反思,我自己是不是想错了。为什么一定要辩,为什么不可以插科打诨,难道辩就一定能辩出个胜负,得出个结果?
后来年纪越大,越来越懂得这个世界并不是非黑既白的世界,许多事情更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我们不过是游走在是非之中而已。正如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精粹,中庸之道或许在年少时被鄙夷,但年老后却深深赞同。
当年有一条新闻,说的是深圳一位资深论坛辩手孤苦客死他乡的出租屋,而之前他在网上无比激情的到处辩战,熬夜伤神,燃烧他的生命。也许有人会叫好,但对于我来说,我更觉得他更象一个孤独的堂吉诃德,且不说他辩论的论点论调是否正确,就从网上不断与陌生人辩谈的角度来说,我不觉得他是对的。
曾经有一句经典网络名句: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你根本不知道屏幕背后的ID代表了一个什么人,他和你辩驳是出于什么目的,也许他只是觉得好玩,或者他有利益的驱使。
每个人的生活背景不同,成长经历不同,所站的立场与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当然会千差万变。而很多思维早已经固化进对方的思想与心态里,并不是你几句辩驳所能够改变。就算是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胜者,也不过是在技术和战术上KO对方,并非从根本上取得对方的认可。真正能够改变人生观点的还是时间与人生经历,这些都不是辩可以实现的。而有利益驱动的更不是你所可以改变的,就象现在网上越来越多的营销号,他们本就没有自己的立场与角度,只要有钱,能够吸引眼球就可以不顾一切的制造谣言,这时你和他辩什么?
能言善辩是古代士子的标准之一,于是有很多舌绽莲花的辩论经典故事流传至今,但那些都是面对面的辩,士与士的辩。我也相信士很少去找个老农辩,自然关于农活,他也辩不过老农。
只是这几天却在网上与人争辩了两个议题,一个是谭维维,一个是《港囧》。与明星粉丝争辩本就是很难的事情,毕竟对于他们来说,自己的偶像就是神,是完美的,所以这种辩我向来是回避的,但这次遇到一位还算是值得探讨的对手,便多说了几句。
而对于《港囧》或许是因为我自己喜欢,便觉得不应该有这么两极的分化,也希望更多的不应该被网上的差评所以影响而错过这部好电影,于是难得在豆瓣里写长影评,又在简书里回复评论。
现在转念一想,难道是早已步入中年的我仍有年轻的心和不甘的热血,其实辩来何用,时间会说明一切,时间也会改变太多的人与事。
事实胜于雄辩,而时光就是慢慢雕刻出事实的那只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