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我们班上了一堂阅读推荐课,上课前我还怀揣几分紧张,不停地看着旁边的教案,上课后,心里还是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忘了哪句话,或者把哪个学生遗忘了,当李天宏同学上台为大家扮演伊索,作自我介绍后,我的心总算放松一点儿了,他介绍得绘声绘色,语言流畅,表情自然,我们仿佛走进了伊索的世界,下面静悄悄的,看来,大家都被吸引了,这个环节激发了孩子们学习寓言的兴趣,我就没那么紧张了。
当讲到“探讨寓意”这个环节时,我问孩子们:“读了《目光短浅的鸫鸟》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孩子们先思考了一会儿,就有孩子回答:“我们不能像鸫鸟那样目光短浅,要把眼光放远一点,这样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接着,又有孩子说:“做任何事情要把握好一个度,过了就不太好了。”慢慢地,小手越来越多,有的孩子说“我们平时做事情还要有防范心,不能太大意了,鸫鸟就是没有防范到猎人,最后落入接猎人手中。”还有孩子说:“我们平时应该脚踏实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要想着贪便宜。”也有孩子说:“我们不能太依赖别人,要自己努力,靠自己,才最稳固。”还有“在生活中,我们要有危机感,不要危险临头了,才后悔。”孩子们的回答多种多样,可都说得头头是道,不得不承认,他们是积极开动脑筋了的。孩子们的表现比我预设中的要好。
下课后,我一直在想:平时那么偷懒的孩子,在公开课上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他们并不是“扶不起的阿斗”啊。是不是我平时对他们印象固定化了?孩子是有变化的,只要老师给他一个肯定和信任的眼神,都会对他们产生巨大的作用。我不得不细心掂量我为人师的工作,首先要改变对孩子的原始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