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迷惘未知的旅途,两个人逐渐清晰明目的往事,往生的路途与未知的前方映衬的是三个人对生活的妥协。惊异,更羡慕书中三人可以做到对人世的淡然,对牵挂的冷漠,许是妥协后的无畏。让我痴醉的是书中对死亡,对病痛那种冰冷刺骨令人窒息场景的直白叙写。习惯厌恶死亡、厌恶病痛,直面了所有却也极力逃避的自己只是缺少一份坦然罢了。
父亲的离世,对于一个孩童有怎样的感受呢?绝望么,悲痛么?不是,是日常,是平淡。所有深刻的想法都只是成人所想罢了。善生再次回到家中,面对的是母亲的哭泣,众人的感喟,父亲的离去并没有什么深刻感触,为什么?
因为无知,因为我也是那么一个善生。
清早,稚气的孩童兴奋地冲往河岸边的商店,一手拿着糖,一手捏着找零的钱满意的踏往家里。孩童的这一进一出却是两个世界的断裂。再次回到家中,听到的是母亲歇斯底里的哭喊,是众邻里的同情悲叹,以及从医生口中得知的第一种会令人死亡的病。
房间里,身形壮健的父亲裸着上身,静躺着。嘴角处却挂着显而易见的一丝笑意,僵硬地定格在死去前一秒的体态,没有人知道死去的人生前那一刻的念想。
白发的爷爷叫孩童和妹妹帮忙按摩父亲脚底的穴位,因为他惊喜地发现自己儿子脚底还有热度。干哑的声音用力喊叫着,同时快速搓动着儿子脚底的穴位,或许这一点温热是爷爷一生中所触碰到最热切的温度。却不曾想到这是暖被遮盖残留的余热,悲痛中的人总是习惯用自己的想象来麻痹自己的理性。
余温散尽,爷爷仍按摩着父亲脚底的穴位,用干瘪的声音在呼唤着自己往日里并不亲近的儿子的名字,全然不顾众人的规劝。让这一丝余温复存,是老人这最卑微的念想。直到十年后同样静躺着,体温降下到十年前所触碰到的熟悉的冰凉。长大后的孩童望着静躺的爷爷,却有一种未知的恐惧。
孩童是父亲的长子,也在哭泣,但不是因为父亲的离世,而是周遭悲哀气氛的感染。事后邻里大人还经常夸赞孩子的懂事。大人总是不能得知孩子的心中所想,强加自己的思想给所有孩子是多么可笑的做法。孩童与善生一样从未被父亲带领着一起去游泳、钓鱼、运动、看电影,诸如此类。无法获得一个男子该如何刚烈起伏生长的经验。很多事情都自成年后才摸索学习。他的成长,注定缺席另一个男子的印证和认同。此刻孩童却毫无知觉。
孤单的孩童,没有遇见桀骜不驯的内河,也没有什么有令自己牢牢记挂的,一切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