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长假从家回来,一开门,一切正常!
一进屋,嚯——书架,像是一个喝多的醉汉,倾斜地一头倒向床沿。书,就跟高考结束后撒欢儿的孩子,散落在各处~
“屋里像是被人翻过了,书架都塌啦……”
我迅速转身,打开冰箱,“还好,食物没丢”
又跺步来到厨房,“还好,锅没丢,可以造饭!”
松了一口气,开灯,我故作神态说到
“出来吧,警察叔叔已经在门口候着了!”
哎,不演了,估计书架要是能讲话,就会对我说
“水宝,早知道你这么能加戏,我就不塌啦!”
其实,我明明心里明白,这不过是书架塌了!但是我非要抓住这“电影场景”悬疑一下
生活就是这样,自娱自乐。
结束表演,回到现实。蹲在地上,一本一本捡吧,我边捡边赌气,怎么能塌呢?!正好,挨个看看我都买了什么魑魅魍魉回来!
首先,这些书都有一个共性:很厚还没打封。我就不能理解我自己,“水宝,你不看,你为啥要买啊?!还买个书架擎着,你吃饱撑的呢?!”
我到底咋想的?我都想凑自己两嘴巴,冷静下来,其实,我想的很简单啊!还要从看了什么书,什么情况下爱看书分析起。
一般我喜欢在书店看书。书店多好啊,没人,就有坐;人多,就备个垫子,席地而坐。饿了,困了,就可以吃个点心、喝杯咖啡,甚至打个小盹,最享受地是背景音乐,可以带我融入到情景之中,情绪一上头,就读完了。因为看的大部分都是故事情节类的小说,比如东野圭吾的作品、莫泊桑短篇小说啊,一看进去,就必须看完再走,说到底,我只买回来三部小说,也没有必要全买回来。
我买回家的书就是——我不想看,但是我觉得应该看的书。读名字很费劲的书,更别提读了!什么华为内训、唐诗宋词之类的。只有《孔子十弟子》我是在书店读完了,买回来又读一遍。老妈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本书?”我说“因为孔子这十个弟子,个个有缺点,我一觉得自己哪做的不对,我就翻开这本书,你看颜回有这个缺点,子路有那个缺点,孔子弟子尚且还有不足之处,我不要太纠结!所以我爱看,嘿嘿!”
老妈瞪大眼睛说“孩子,你的理解简直让我惊呆了!别人都是“见贤思齐”你这是“得过且过”啊,能这么想得开,也挺厉害!”
我爱看还有买回来的书还有一类是介绍民国时期的女子,杨绛啊,张幼仪、林徽因…我觉得这样的女子真的美好啊,即使鄙人这一生可能达不到女神们的层次,但是跟着做做样子都给我的生活带来很多启发。
还有一些哲学、数学之类的书籍。真的是“缺啥羡慕啥”因为自己数学不好、逻辑思维差,就来买回来一些自己压根儿看不懂的书。
我随我爸多,性情中人。有本说物理的书,看不明白,我特别从北京背回家给老爸看,老爸问“既然不看,为什么远道买回来?”
我怕我爸说我冲动,霍霍钱,就说“看我书上简介说作家坚持游泳,游泳给他的学术带来很多的启发。我当时觉得吧,我也爱游泳,我和作家有共同的爱好,挺像的!我误认为他写这些原理我能“相见恨晚,一点就透”谁知……哎!这只能拿回来给家里物理最好的老宋看!”
哈哈哈哈,老爸老妈也拿我没辙,老爸说“我每次一打开孩子的行李箱,里面全是书和衣服!别人女孩子都是化妆品什么的,虽然咱孩子不看,但是知道买也难得可贵!”
我觉得,我应该改变一下,买自己爱看的书,而不是买自己应该看的书!
毕竟,读书要为自己而读。
【好久没读书啦,感觉快要输光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