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管理系统、操作系统,竟不知这世上还有“写作系统”,而且这个系统是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建立起来的!写作难道不是提笔就来、出口成篇的吗?听了安叔的课,醍醐灌顶,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新天地的大门,原来这扇门并非轻易地一推就开,得用心积累,花费一定的精力才打开的大门,自然呈现出精美绝伦的风景。
写作需要刻意的训练。
受蒂姆菲尼斯所著的《巨人的工具》一书的启发,安叔看到了发展一个写作系统的重要性。写作系统大体上分为立体化输入、结构性加工和定向式输出三个方面。分别从这三方面刻意练习,打造自己的写作系统。
首先,什么是立体化输入?怎样立体化输入?
//� 写作的第一步不等于文章立意、行文结构和遣词酌句,而是输入。 输入的内容也就是所谓的素材库,决定了文字呈现的方向以及大众给贴的标签。所有人的定位都来自于对输入的选择,比如有个人成长、情感类、军事类、哲学类、医学类等等不同的领域。
//�做立体化输入,首先需要找到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比如就我自而言,跟希望写与专业相关的内容。那什么是输入呢?输入指的是要把每一个让自己有启发的点通通记录下来。我们可以借助纸质的或者电子的记录工具,记录哪怕是别人说的一句话、书里的一个观点,或者是一张触动你的图片等等;立体化又是指的什么呢?是指要充分调动视觉、听觉、触觉以及大脑感知,全面接收让你心动的信息、经验和文字等。
//记录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去感知、描绘、记录周围的一切,甚至是自己的喜恶。这项训练就是写作的基础,不管是什么类型的写作都会有铺陈和描述性的文字存在,往往这些内容所占的比重还很大,如果你不能描绘清楚,读者读起来就会很吃力,甚至没有什么带入感,但是全方位的记录和描述它不是让你把它写成说明书,一二三四五六,而是为了最终为了简化我们的文章。因为只有具备了把事情说清楚的这项能力,你才能知道哪些环节即便你简化了,读者还是可以听明白或者读明白。有一个需要注意的地方是,不管你写什么,一定要记录那些能够让你内心咯噔一下的东西,很抓人,很揪心的东西。可以是读到的某书本、遇到一些感人的场景、听到一些感人的故事,都可以作为描述训练,从自己出发,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读者,那从自己出发也更容易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和文体。
(2)让视野更开阔。就是你从A点出发往其他方向去延伸,看能不能从它想到B、C、D,或者说,你看到D能不能想到以前的A、B、C呢。我们看很多文章里的素材,它都属于同质性的素材,他们在某个角度上是有共性的,或者说几个故事,几个案例就可以支撑起一同一个观点或者文章主旨了。结合安叔现在讲写作,那如何才能写出好文章呢?首先要有输出嘛,然后需要大脑加工,最后是搭建文章框架,就是围绕写作这个点从三个方面去解读它,如果之前没有输入、加工和输出的积累,想写出一篇有血有肉的分享那是很不现实的。大部分公众号文章基本都是一个框架,只是素材换了一下而已。所以说,一篇文章形成需要大量同质素材做基础,但是基本的文章框架它是不变的,或者很少变,当公众号的调性确定后,固定的文章框架可以给读者最低的认知门槛;他们会读的很顺溜,很习惯。
(3)让认识更深刻。这一项训练就是让你的文章脱颖而出的关键。一篇文章的观点或者核心思想是什么,不就是作者本人对事物的认知、看法或者感想吗?当读到吸引你文章的时候,大体会有两种感受,第一,它讲出了你没有想到的东西。针对这一种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把所有改变你认知的东西,哪怕是极小的改变也要写下来,不断地去迭代,比方说今天买个馒头,它有点白,第二天,碱落了,第三天有点黄,你就从中看到一个馒头店背后的运作机制,可以换厨师了,可能没卖完,没卖出去啊,是不是陈了馒头啊等等,而且在第一项训练的帮助下呢,就可以把它写的很清楚,写的很明白。第二,它把你内心模糊的感觉给写清楚了,这种其实只要及时记录好那些从你大脑中一闪而过的灵感就够了。如果这两项你的训练都做了,针对上面的第一种和第二种,当你把这些东西写进你的文章的时候,你会发现一个很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就会发现和你同频的读者,但是他们没有做过这些事情的人就会和以前的你一样的感受,发出同样的感慨。
其次,什么是结构性加工?怎样结构性加工?
//将素材主动按照一定的逻辑进行归类加工。
//(1)加工写作方向。该方向一定是指向了读者的需求,因此需思考文章的定位和领域,可以训练,不做无意识的尝试。
(2)加工文章立意。最好的应对策略就是:回归内心,关注自己的想法,你想表达什么,你想读者在这篇文章中收获什么?就尽力去把他表现出来,呈现出来。一切都出自于你,你就是最不同的。
(3)加工文章的结构。基本上目前流行的就是故事+金句,清单式或三段式,当然这个三段它是个虚指,它不是具体说三个段,而是说几个部分,文章的段落以短段落或者断句为主,目的是在视觉和感觉上增加读者的阅读快感和流畅感。再就是通过估算文章的字数,写起来会更游刃有余;
最后,怎样定向输出?
//在写作练习上要固定的写。它的核心在于持续的写,最终形成稳定的,属于你自己的叙述习惯。
//坚持每日写作,加强记忆链条和训练链条,培养出较好的文字感觉。多尝试。尝试写各种类型,各种风格,各种结构模式的文章,甚至还可以模仿大牛的文风。
//多修改自己的文稿。修改不仅能让文章变得更好,而且是一次重要的二次输入的机会,修改是你主动的探索,获得的东西也更具个人特色,反映了你的一切醒悟和价值取向。
怎样理解三大难关和系统化写作之间的关系呢?
立体化输入解决的是素材匮乏的问题,结构性加工解决的是文章逻辑和套路的问题,而定向式输出提升的是作者文字感觉、语言叙述能力和对文字的驾驭能力。
最后再附上安叔关于写作上的三个认知阶段的体会:第一阶段:完全不清楚,只是凭借一腔热血在写,对一些基础层面的东西也完全没有概念;第二阶段:有一点模糊的感觉,但是写到某个地方,想说的话说完了,知道我该换套路换例子了,对内容很模糊,就是凭着感觉走;第三个阶段:真切的了解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了解每段话自己的位置和变化,了解例子和文章之间的关系,这个就是写作的系统之美。
你现在属于哪个阶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