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史公,永世不朽
人生中需要面对许多选择之事,其他抉择尚可不难,唯有生死之择最为不易,也最费神。但只要思前想后,选择已定,或觍颜存世,或慷慨就死,其选择也最见其精神,生死之择亦关乎生死之名。
司马迁在生死面前选择了卑贱的活着,这种选择不是怯弱,而是一种真正的大勇。他为民族大义而生,为浩然之气而活。
忍辱负重,存世苟活只为完成一部千古奇著。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忍常人所不能忍,为常人所不能为。匹夫见辱,或拔剑而起、或争相而斗,此不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司马迁正是如此,含垢忍辱,只是将以有为也。
《史记》是他的动力,人格是他的脊梁,道德是他的执念。金钱名利诱之而不变,严刑生杀逼之而不屈,司马迁知道自己的钟爱之至是何,所以虽万被戮也无悔。他平平静静,按着自己的方式做事;他昂首阔步,按着既定的方向走路。虽千万人,也勇往直前,虽千山万水,也无法阻挡。
司马迁的执着信念,如山在野,高山仰止;如坝挡水,波澜不惊;如石在海,虽被海水磨砺冲刷、咬凿侵蚀,亦痴心不改。也许,这就是他被后世铭记的原因吧。
余秋雨曾言,自我完善式的道德,导致了整体上的不道德。这句话却被司马迁证了伪。正因为司马迁个人道德的完善,才使得大汉有道德;正因他秉承真理、坚守良知,不饰帝王之功,不隐权贵之恶,才使得汉朝的良知没有被泯灭;也正因司马迁的民族大义,才使得后人虽抛头颅洒热血也争先效仿。他留下的不仅是一部奇著,也留下了高贵的灵魂。
科学证明,不仅人学是文学,史学也是文学。而《史记》正是文学的经典,人学的典范,史学的巅峰。由此观之,司马迁留得一部巨作,留下一身正气,虽处宫刑,也无法抹去这伟岸男子的千古雄姿了。
历朝历代达官贵人,或刻碑勒石,或建庙建祠,以求不朽,但哪一座碑能比人心刻得深,哪一座庙又能比人心经久不息。真正的不朽是人心啊。几千年后一位诗人写道:“真正的勇敢不是为了某件事壮烈的死去,而是为了某件事卑贱的活着。”
司马迁为完成属于大汉的《史记》而选择腐刑卑贱的活着,勇者,无畏,仁者,不朽呐!
钟吕已鸣,飘来惊心动魄的声响,那是在诉说衷肠;
秋风呜咽,吹起《史记》泛黄的纸页,那是在诉说不朽。
千年太史公,永世不朽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