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想写,但就是不知道写什么,怎么办?建立素材库。
写文章就好比做饭,而素材就是做饭用的材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你每天要做三餐饭,冰箱橱柜里得有足够的米面肉菜吧,想写文章,收集足够的素材,是很必要的。
素材也可以比喻成一片池塘。每写一篇文章,就相当于从池塘取了一些水,如果经常取水而没有新水注入,天长日久,池水自然枯竭。因此,为了确保池塘水的充足,养成每日收集材料的好习惯,刻不容缓。
收集的材料多了,你的眼界开阔了,思路广泛了,说不定你就是第二个苏东坡: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泽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
素材哪里来?读书,观察,留心。
我读书的时候,喜欢摘抄,把自己认为很动人的句子写到笔记本上,而且注意分类。比如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感受等放一块儿,关于写作技巧的放一块儿,关于景物描写的放一块儿等等。
在手机上发现的好文章好句子,我也是抄在笔记本上,不会收藏在手机里。我很清楚,即使手机里保存再多的好文章,里面的内容也不会被保存到脑子里,重新阅读的几率并不高,远不如摘抄到笔记本里来得实在,因为这一次书写也加深了记忆和思考。在笔记本上,随手可以翻阅,不同的时间读到同一句话,会产生新的理解。
读书时,遇到某一个心动的片段,划出来,抄下来,停下来。思考:自己为什么会心动?它和自己以往的生活经验在什么地方产生了共鸣?对自己有什么影响?下一步怎么行动?
如果你只是一味地读书,没有在读书过程中深入思考,只是追求快感和享受,那你的脑子迟早会成为别人的跑马场!
在我们的生活里,有许多事物,我们天天都能看见,十分平凡,如果不善于观察,没有深思,即使时间再长,也不会变成我们的写作素材。
如果你内心有强烈写作的愿望,你就会对周围司空见惯的事物细心观察,把所得的结果记下来:人物的性格、风貌、举止,事件的起因、经过、影响,自己的感想、意见、心得,乃至一个单字、一句土话、一串生动的句子、一些不常见的词汇……
李贺作诗,一到春秋佳日,就带着诗囊到郊外去寻句,想到了,立刻用纸条记下,收入诗囊。积攒多了,然后再拿来整理、修改、拼合,一首好诗便脱颖而出。
左拉在观察时,常用的工具是书籍、报纸、照片及其它各种的文件。有时候,报纸夹缝里面的一条信息,就能成为一篇好文章。
契科夫往来于各级社会里,随身带着札记薄,把所见所闻记录下来,他的文章不是为题目而搜寻素材,而是由素材而产生文章的题目。
当你有了丰富的素材库,就像拥有了无尽的宝藏,再写文章的时候,偶然一个灵感引导了素材,各种奇思妙想就像苏东坡那样,汩汩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