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是後人结集的孔子当年关于“孝”的言论的一个集子。至于有说作者是曾子的,已在“为曾参平反”一文中做了分析。更有甚者说是孔子自己写的!纯属後人好事儿啊!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论语》述而篇)。闻道、悟道、传道,是巫史圣人的职责。孔子的“信”、“好”、“述”在努力地效法着巫史圣人的工作。
孔子生活的时代,社会大致分为贵族和平民两个阶层。贵族又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卿)、士四个阶层;平民又称庶人。现行本的《孝经》共十八章。开宗明义章第一,讲“孝”的总纲:“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然後各用一章的内容阐述了五个阶层的人各自应尽的孝道,或者叫各自孝道的标准。即天子章第二、诸侯章第三、卿大夫章第四、士章第五、庶人章第六。接着是三才章第七,阐述了“孝”是通达天、地、人三才的大道;孝治章第八,讲述了如何以孝治家、治国、治天下;圣治章第九,讲了圣人如何用孝道实现其道德的教化并使政令得以畅行;纪孝行章第十,讲述了孝子事亲的标准和规范;五刑章第十一,从刑法角度阐述“不孝”的严重性;广要道章第十二、广至德章第十三、广扬名章第十四,进一步阐释了在“开宗明义章第一”里所说的“孝”如何就是先王的“至德、要道”及“孝”的极致“立身行道,扬名于後世,以显父母”;谏诤章第十五,辨析了遇到不义之行,儿子不可不诤于父,臣下不可不诤于君,一味顺从父亲,并不就是孝道;感应章第十六,指出“孝悌之至,通于神明,光于四海,无所不通”;事君章第十七,阐述了为臣下的应该怎样侍奉君上,也就是下级如何配合上级工作;丧亲章第十八,讲述孝子如何执亲之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