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14 第一、第二周
重新打开写周记的文档时,看到了去年密密麻麻的周记,偶尔看了两篇,已经不敢看下去,去年的轻松自得和好心态仿佛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啦。
新学期才半个月,感觉已经过了一年,从27日的暑期前会议开始,白加黑模式连续工作了11天,那11天应该算是我长这么大最累的11天,身体上的劳累倒还好,劳心却让我夜夜失眠,至今还记得新生报到日前一天最为严重的失眠,是整整一夜没有睡着,其他时候便是睡到凌晨两三点钟后惊醒,脑海里开始一遍遍地、放电影一样地过班级工作,可以说,一个班主任的工作量,大概是一个语文老师的十倍多,特别是那些细碎的工作常常像乱箭一样噼里啪啦地射过来,只得一一接招。
在这众多的挑战中,最让我头痛的是重新适应一种全新的家校模式,去年的家校模式基本上算得上彼此互不打扰、相敬如宾的状态,而深度的家校共治需要让家长更多参与到学校的工作中来,拥有了义务,自然也匹配了权力,这其中的平衡点,让我非常头痛。很夸张的是,暑假我们一家去了贵州看天眼望远镜,学期初失眠阶段的一次半梦半醒间,我竟然梦到学校要求我的家委会在中国再次选址,再建一个天眼,“天哪,学校知不知道建一个天眼有多贵多难啊!”我在梦中早已经被吓得半死,醒来唯有庆幸。每一次叫家长来布置食堂、教师或者是学校活动的志愿者,我都感到心虚,脑海中不断浮现那些家长抱怨“这年头什么都要家长做要老师干什么”的社会舆论,感觉价值观都在被一次次的挤压,恨透了自己凡事不愿求人、麻烦人的性格,看到有老师能够游刃有余处理和家长之间的关系,总是觉得还挺羡慕的,班主任的工作,对我的个性还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啊。
前期家长的事情忙完,便马不停蹄地开始进入对学生常规的训练的焦虑中,每天都在害怕自己做得不够好,害怕后面的班级不好带,加上完全失去了办公室以后只能天天坐在教室里,就更加刻意收敛了自己的笑容。从前是很喜欢孩子们课间围着自己聊天的,可是毕竟聊完了躲进办公室可以清净一会,现在失去了可以稍稍“躲藏”的地方,反而开始害怕一旦自己开了先河以后再也没有一个安静的课间了,想来也是有点矛盾的。给学生上课以后,天眼的梦倒是不做了,却开始了一个奇怪的、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进行的梦,差不多每晚都会半梦半醒间忽然从床上坐起来,恍惚看见学生们、有时候甚至是家长们已经在我的房间四周密密麻麻站了一圈,心里只是着急:“天哪人都来了,我得整队带他们去食堂了。”常常是真的下床站在边上准备带他们离开,才慢慢庆幸过来意识到这是自己的家。这个梦说给妈妈的时候她笑个不停,说我现在快魔怔了,叫我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心理压力。
我想,压力这个东西呢,短期内是不会消失的,缓解压力,无非是靠心态的调整和不断的努力,最近很喜欢的一句鸡汤,大概意思是如果你没有直面遇到的困难并解决它,那么它一定还会再来找你。现在晚上能够睡着了,不也是我的进步嘛。
另有一点需要反思的是,同去年全部精力投入到教学中不同,目前精力几乎全部投入到琐事中,然而有些忽视了教学,这是很糟糕的状态,从下周开始需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节奏,主次轻重要分清。
2019年9月20日 第三周
原本在头两周暗自庆幸自己摆脱了入职第一年的魔咒嗓子相安无事,这一周还是报废了,周四那天语文课、国旗下讲话排练、合唱排练一气呵成,几乎说了一天的话,加上昨天纪律也不好发了脾气,嗓子当晚就觉得不舒服了,嗓子这个东西的“回报”,总是这么及时。
这是异常充实的一个星期,我的第一次值日、第一次晚托、第一次突如其来的、在当天早上被通知的互助课……活动上,下星期的合唱比赛和周一的国旗下的讲话凑在一起,排练任务繁重,占用了很多午休甚至是语文课。
教学工作上,首先因为活动的排练占用了很多时间,我觉得自己的进度已经偏慢了。其次每一天我的感觉都是在紧锣密鼓的进行每一节课和每一项活动,例如第3节课下课后跟大课间出操无缝对接,回来以后跟吃点心无缝对接,接下来和第4节课无缝对接,再接下来又跟吃午饭、午休排练、下午第1节课、拓展课、放学点心留作业全部无缝对接,基本已经无缝到从上午第3节课开始小朋友们去洗手间的时间都没有办法统一给出,更不要说一对一订作业了,堆积的作业订正工作让我心里感到很不安,又不知道要不要因此降低对小朋友们作业质量的标准。每一天上班都感觉像打仗一样,身心俱疲。往往却是每天放完学,回到班级以后,觉得自己还是很多事情没有清理掉。
从前我觉得教学上的内容全部都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因此有成就感,然而觉得最近的工作让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工作力和执行力,开始有了很大的挫败感,心态很差。
这个星期听完了二年级语文组遭到投诉的事情,更加觉得现在做一个负责任的老师,真是如履薄冰。什么叫“机械性的抄写工作没有意义”?任何一个人学写字,背书,在理解能力缺失的阶段谁不需要一定的机械性工作呢?没有抄写,小孩子真的学得会写字吗?打基础的阶段总是不想多做一点,等到了高年级又想立竿见影拥有好成绩,天底下怎么会有这样的美事呢?况且在活动如此密集和高压的状态下,确实在学校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是非常有限的。一桩一桩的事情,一点一点抽离着工作的掌控感缺失带来的不安全感,这种感觉非常糟糕。
从周五晚上起喉咙很痛,周六一整天是上学期扁桃体发炎的症状,并且伴有浑身疼痛,有低烧,周日一天都在流鼻涕和咳痰,甚至有点羡慕班上的小朋友只要身体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被父母接回家休息,小朋友们的老师,不是不会坏掉的机器,也是会生病的、自己父母的宝贝,希望所有的老师们,照顾别人家宝贝的同时,也照顾好自己。
2019.9.30 第四周 (国庆假期前)
这一周的教学,是逐渐适应滨和节奏的过程,不留课堂作业本的作业和抄写本的作业,最开始让我是非常不能适应的,但是现在也在逐渐的调整自己的节奏,拿出更多的课堂时间,一道题目一道题目的,带着学生们一起做课堂作业本,很感谢徐徐老师给我的支招和灵感,虽然节奏慢下来了,但是订正的工作量的确少了很多。
这一星期从周一开始,几乎每一天都是在紧张的进行合唱排练,能够拿出来的语文课和音乐课全部派上了用场。但是因为傅老师音乐组自己还有很多活动,几乎整个白天都是不在的,很多个放学后也不在,所以只留了两个放学后的时间集中排了一下,虽然我们班的会长人很好,每一次排练也都会来帮帮忙,不过排练工作主要还是我们自己来进行的,他会站在后面看一看辅助一下,很有趣的是第一次来这边协助排练后,他就跟我说,老师的工作真是太不容易了,我才在这边站了10分钟,就感觉已经想把这些小孩一个一个掐死了,哈哈,我想真是应该强制组织这些家长分批分量定期来学校进行观察,多多体会老师的不易啊!
《大海啊,故乡》是一首节奏很慢的,对一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具有一定难度的歌曲,所以排到了星期二的时候,我觉得整个的和声、队形,包括他们的声音都没有出来,更绝望的是因为付老师个人时间上的安排,我觉得在比赛前似乎抽不出时间再给他们进行更多的排练和走台了,我已经做好了垫底的准备,并且跟付老师说没关系,不要有心理压力,我们倒数第一也是可以的。但是实在没有想到的是,已经做好了垫底准备的,我们竟然获得了合唱比赛的第1名,极有限的排练时间和每一次排练的“绝望”竟然换来了一个第1名,在现场听分数的老师,学生和每一位家长都是非常激动的,班群内也掀起了小高潮,活动的成功激发了每一个人的集体荣誉感,虽然这个成功相比于全力以赴的目标,更像是一个始料未及的礼物。
张钰彤的暴力行为不断升级,在星期四排练时把王冉的手背抠下了一块肉,一个女孩竟然能下手这么狠,难以想象。高密度高强度的白天工作让我忘了主动跟王冉妈妈说这件事,晚上她把手背的图片发到了班群,随后还有同样被张打过的小朋友家长接了话。当时学校正在加班吐槽大会,只得去联系了张的妈妈,再次说明了情况,又同时安抚王的妈妈,好在双方家长的态度还算是比较讲道理,王的妈妈还感谢了老师在第一时间为孩子树立正确价值观,张的妈妈也承认了自己对孩子问题的意识,主动提出了加家长们的微信进行道歉。虽然这件事情暂时得到了缓解,但如果后续再发生,并且暴力的程度不断升级的话,大概也只能请来双方的家庭约谈了。
魔鬼一样的九月以还不错的红歌赛的结果作为句号结束了,终于有了十天时间可以喘口气,希望十月份能稍微从容一些,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教学上。
2019.10.13 第六周
本周的工作有种逐步进入正轨的“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十月份的小家伙们明显比月纠纷刚刚进入小学的他们更加懂事,更加懂得学校的规则,并且开始逐渐带来一些令人惊喜的“小意外”了。
像是秋游早上明明没有带课本过来的他们突然开始自发性地背起了弟子规,像是在班级相册里看到晚托的老师拍得自觉在写字的小朋友,像是被同时发来照片在晚托主动拿起扫帚帮助教师打扫卫生的小朋友,像是午餐时主动过来帮我扔纸巾、秋游时主动帮我丢垃圾的小朋友,还有许许多多被我偷偷发现主动帮着班级捡起了垃圾、主动给同学们提供了帮助的瞬间,外出时出乎意料地乖巧和守纪……都给我忙碌的工作增添了一抹抹亮色,一次次感动。
跟孩子们相处一个多月,很欣慰地发现他们身上逐渐有了一些自己的特点,有了一些我带出的痕迹,我想这就是班主任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吧。
让我还有一点不放心的是,这样一步步带着在学校完成课堂作业本,他们自己思考的机会减少了不少,应试的能力上,不知道相较其他训练到位的小孩有没有特别大的差距。另外由于太过有限的课时,几乎所有的课全部两课时甚至三课时合并成一课时来上,一个个检查过关的时间更是挤不出来,感觉班里面还是有一部分的学生是没有过关的,特别是那些零基础的学生。目前学校的教学,反而有点更像是帮助上过拼音课的学生复习一遍,零基础的学生在接受新知的角度上来说能够收获的微乎其微。
2019.10.27 第八周
这个星期过得不太顺利,主要难题是嗓子罢工了,星期一嗓子不太舒服,上了两节课加一个午休后说着说着话突然沙哑明显,到了星期二早上一起床,直接彻底失声了,虽然去年也出现过类似的状况,但是这种彻底的失声还是第一次遇到,吓坏了。
于是星期二两节课是用气声加小蜜蜂坚持上完的,有意思的是虽然已经只有气声了,还是在检查他们完成课堂作业本情况的时候生气了,很清楚地讲了在横线上如何填写序号,走一圈发现有两个继续抄写音节的,一个直接连线的,最可气又可笑的一个,把自己的学号填在了横线上,哭笑不得。晚上跟牛吃饭的时候怎么用力都说不出话来,直接把自己急哭了,于是她拉着我直接去了卫生院,达成了第一次雾化的初体验,并且终于还是逃不过又吃消炎药的命运。
星期三第一节语文课跟阳达成了友谊的“交易”,她帮我上课,我帮她改作业,合作愉快。相继收到了一些小朋友送来的雪梨膏和润喉糖一类的,感动的是去年的家长看到朋友圈后依旧发来的关心。
这次的导航式评价,反思是应该更加关照学生们的书写情况,但是目前尚没有找到写的不好擦掉重新写以外的非常好的办法,需要请教下别的老师。
小朋友们暖心的举动逐渐多起来,这周最感人的廖齐锴,自看到我在拖地并询问我可以帮助我吗以后,竟然会自己从晚托跑回来说,老师我的任务都完成了我可以帮你打扫教室了,太暖了。还有那些早上交作业时一次次帮我整理好作业本、课间主动把黑板擦好的小朋友,甚至还把讲台上铅笔尖朝上的铅笔全部倒立了过来,因为担心会扎到别人。
工作最难招架的时候,是很多项工作赶到了一个时间段的时候,例如赶在了一起的值日和晚托,赶在了一起的晚托和b班不在的放学,赶在了一起的值日和外出教研……
2019.11.2 第九周
这个星期经历了强度最大的两天,星期三确定的下周三教研课的课题,星期四就要试教,同时在星期三下班前得知星期四晚上吐槽大会的时间要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模拟上课,即便是在这样的节骨眼上,星期三在全天b班不在的情况,放学前得知才拓展课受伤的李金逸再次在足球课上被石头砸伤。匆忙跟b班交接好放学前的十分钟后我赶往医院,由于b班又在晚托值班,放学都是102老师帮忙放的。
星期三的晚上做教案和课间到凌晨一点,实在备不出第二天自己班的语文课和模拟上课,匆忙先休息,第二天马不停蹄地一天,拓展课和放学后时间抓紧磨课,晚上五点四十左右的时间,我抉择了一下是去吃一口还是备道德与法治,选择了后者。吐槽大会结束,再到真正结束,已经接近十点,由于没有吃饭和高度的紧张状态,胃绞痛了一个晚上。不过现在已经周末了,好的一天是留不住的,坏的一天终究也会过去的。
详细说一下李金逸的这个事情好了,应该说作为一个还算是有点情怀的教育工作者,这件事给我的冲击蛮大的。
李金逸在大上个星期的街舞课后回到班级,不说话,只是生闷气,发出很大的声响,闹脾气,问什么都不说。当晚妈妈说是在街舞课摔倒了撞到了头,医院做了ct。原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的时候,星期五培训结束后我被匆忙从宝龙城叫回来,跟年级组长还有校长一同去往他家里看望,车停到路边,余校聪聪跑向超市和水果店,拦着我不叫我花钱自己买下一箱牛奶和两个蜜瓜的场景,我至今记忆犹新。
在李金逸家里的几分钟里,我浑身都不舒服,三位老师低声下气的姿态,和一个本已经恢复却没有展现出任何因给他人带来麻烦而惭愧的孩子,让我觉得有种说不出的违和。
这一次的受伤,我是被紧急叫到102教室的,去的时候看到李金逸头上有血迹,和一个不大的伤口,在我个人的常识认知里,是非常简单的皮外伤。102两位班主任一言一语营造着紧张的分为2,吴老师在给用石头砸人的孩子家长打电话,李老师在强调伤口“很严重,也许要缝针”,在紧张氛围的带动下,我马上联系李金逸的妈妈,她的口吻因激动而带着怪罪,命令我马上处理伤口。
随后扔下班里剩下的40多个孩子拿着手机就赶往医院,全程和家长联络时没有听到一句“太麻烦老师了”“还没放学不需要来医院了”这种话。医院里陪着李金逸的,是爸爸妈妈奶奶,对方孩子的爸爸妈妈,外加两位老师。医生看的时候,他毫无征兆地开始杀猪一样的嚎叫式哭泣,意识念叨着“不要缝针不要缝针”,妈妈抱着他留下了心疼的眼泪,一旁的医生无奈地撇了撇嘴,拿出棉签试图帮他消毒,并告知了“没什么事”了诊断结论。
消毒后的,已经小学一年级的李金逸,被眼泪已经流了满脸的妈妈,抱着走出了诊室,脸上洋溢着兴奋的笑容,听到爸爸说要不把足球课停掉时万分着急地喊着:“那是坚决不行的!我最喜欢足球课了!”
星期五中午,李金逸的爸爸妈妈来到学校,约了足球张老师,我,组长和董老师,提出走保险的诉求,对学校质疑的点在于操场为什么会有石子以及校医室为什么没有一直有人值班,小孩子是调皮的,深知自己小孩特性的家长态度是:“那就要劳烦老师多费心了。”
听张老师还原当日的场景,是李金逸先把石子从地上挖出来砸向102的学生却没有砸中,出于防卫,对方将石子砸回来,砸中了他的头,流了血。事发以后几位老师如此紧张,最快速度联系家长和连忙批评的种种举动把砸人的学生吓坏了,一声不吭,脸色煞白。
如果我是那个小孩的父母,我该如何在这件事后教育我的孩子?他做错了没有?如果说他的方式错了,那么正确的方式是什么?告诉老师吗?如果所有的“告诉老师”,包括“报警”等理论上正确的方式都有效的话,何至于存在所谓的校园霸凌?真正施害的学生,可曾在这件事情后得到一点点的教训?我想他甚至从头到尾都不会认为自己做错,因为受伤后是多少大人紧张兮兮,陪伴着去医院,因一点点的皮外伤就提前放学又是多么难得的童年的快乐,他感受到的,大概只有关怀、爱护、嘘寒问暖,多么令人兴奋。下一次他拿起的也许不是石子,也许是什么更厉害的玩意,不过只要他自己受了伤,一切也都无所谓了吧。
学校、老师现今对待安全事件的紧张与担忧程度,究竟是在纵容着什么、掩饰着什么、姑息着什么、滋长着什么,是不是值得重新商榷与思考?
2019.11.8 第十周
这是干燥的一周,降温的一周,节奏还算可以的一周。
星期三的教研课我一点都没有紧张,反而在星期二的晚上赶到额外的轻松,因为已经平时是没有机会准备这样一堂课的,因此在上之前的夜晚不需要再备课,很惬意,也有很强烈的上课的欲望。有点本科要打比赛前夕的感觉,两年前我在网宿宾馆准备两天就要上面试课,前夜也是这种有点兴奋激动的感觉。评课时年头久一点的老师把我的参照系都放在了实习期时的那堂课,有了种自己已经“消失”了一年的感觉,悄悄在外面就这样自由长大了感觉,有意思的是刚进来的时候就一直被说不适合低段、离孩子有点距离,现在上过课以后腾飞老师还是说:你还是比较适合高段。更加贴近低段孩子,看来还任重道远。
这星期里,我做了一件一直想带孩子们做的事情,就是去操场上玩,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疯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说解散的那一瞬间,他们都尖叫着冲了出去,其实也没有什么具体的游戏,更没有我们从前那些皮筋、沙包之类的道具,只是一边叫着一边追来追去已经让他们非常兴奋了,也是可悲。
我记得自己上小学的时候每次玩出排队都特别喜欢跟前面的女生对一个暗号,就是她骑马一样两只脚分开蹦起来一次,我紧接着蹦起来,像是跳大绳的串糖葫芦一样,跳完了两个人就哈哈大笑,放在今天,我若是也在自己的班级,守纪小达人怕是评不上了。小学每次回家的时候经过一条马路,马路边上有个灌木丛的高坛,上面载着些树,和小伙伴常常不愿意走正常的路,偏偏要到高坛上面,在树后面贴着走,衣服每次都蹭得很脏。小学低年级的时候字也写的不好,赵老师几次撕碎我的生字本还把它直接摔倒我身上让我当中受辱,都是我刻骨铭心的记忆,可是到了初中,自己突然想要练字了,反复临摹、模仿,渐渐也练出了些长进。还有,翻看自己三四年级写的纸条,回忆起自己永远都把“倒霉”写成“倒毒”,曾经做事也磨磨蹭蹭,让妈妈犯愁的小小的自己,可不也是长大后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一个毫无拖延症,反倒是不早些昨晚就有点强迫症的大人吗?
做老师前,我希望自己的特别之处是一位有情怀的老师,我要给学生的,一定是我学生时代得到过的宝藏和我最想要得到的,我自己讨厌的、憎恶的,一定不可以再去传递,我想要怎样被对待,就怎样去对待孩子们,可是在并不美丽的现实中,我每天都被繁重的班主任琐事追着跑,喘不过气来,被沉重的课业压力追着跑,也开始想要揠苗助长,以至于自己是如何长大的,已经渐渐淡忘了,我有什么立场要求他们一年级就写字像书法家一样,要求他们从早到晚,从课堂到集会都不能讲一句话呢,待他们长大,或许这些童年时光里乱纪犯错的记忆,才是最闪亮美好的回忆吧。
2019.11.17 第十一周
星期二的家长会上,就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和语文的学习要点跟大家聊了一下。
2019.11.24 第十二周
得知千课万人的高票价后就分外期待,周六下午场正好是马上自己班里要上的单元,听后却觉得有点失望,其中一堂对课时目标的定位就不太认同,另外还有两堂课真正上出了家常课的感觉,时间都没有卡好,好像是没有磨过。然而换一个角度想的话,老教师的课有种自己小时候小学语文老师上课的感觉,似乎连ppt都是不需要的,只是对着语文课顺着读下来就好。虽然说思路上的扩展和启发式不多的,但是对于日常上课来说,反倒是也有一些借鉴意义,方法是很接地气的,实在一点地去考虑,日常来不及精心备课的时候,倒是也这样上一上,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少了那些花里胡哨的形式,反倒是考验一位老师的功底,想想大师在象牙塔开课,没有任何ppt的侃侃而谈,才叫真的酷吧。
许老师的青蛙写诗,几点思考:
1.公开课前的课前聊天,真是一个充分展示个人魅力的时间,谈话如何设计,如何让小朋友们马上爱上自己、认识自己,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兴趣点,真的很重要,我想小朋友们在短短几分钟内都记住了“糖果老师”。
2.写课题的重要性,自我反思,我真的是一个很容易忘记掉写课题的老师,很不好!下周起的课我要培养起自己这个习惯,写课题的时候让小朋友跟着写,部分生字、甚至是本课需要掌握的一些偏旁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段直接教掉,一举三得。
3.连词成句这个环节真是巧妙!“下雨”、“我们”、“可以”三个词,一边识字,一边串起来让大家说一句话,认字和口语表达同时进行。
4.教师对文本的解读直接影响了这一课在很多教学环节上的侧重点和设计,在许老师讲课前,我自己是从来没有意识到从“淅沥沥”到“沙啦啦”,还有一个雨逐渐由小变大的过程的,朗读的时候把这种雨势的变化也读出来,太细致了。
5.课堂上对学生的关注体现在评价的准确和及时上,一个同学说得不够好,另一个同学说到了点子上,如何评价第一位同学呢?原来许老师的处理方式是:“他是在你的基础上才说出来的,你也有贡献哦!”真是春风化雨,暖彻人心!
6.练习说量词一串的时候,许老师没有用生硬的“想一想”,也没有出示图片让学生来说,而是用了对话的形式,“你们很棒,我想送给你们一串糖葫芦。”“我们是朋友了,现在你想要送我一串什么呢?”“谢谢你的烧烤,如果让我变得更漂亮,要送我什么呢?”这种对话真有种润物无声的力量。
许老师的课听下来,很是喜欢,最喜欢的是每一个环节之间的连接都是那么自然无痕,与其说像是在授课,不如说在跟孩子们一步步由浅入深得交流着、笑着、聊着,这样的语文课也像是一场“淅沥沥”的春雨呢。
2019.12.1 第十三周
进行期中测试前,所有班级的老师拼命冲刺以模拟卷为蓝本对孩子们进行了一番疯狂输出,有的班级甚至将同一份试卷练习了两次。测验带来的焦虑感,无非源于日常试题练习的缺失。
期中考试后不倡导将试卷发回家长,不提“期中考试”的字眼,对可能带来的家长的焦虑诚惶诚恐,然而已经测验的时间已经成为了沉默成本,时间既然已经花费了,我认为真正将 已将练习卷完整地发挥测评、讲解、订正、家长辅助进行错题背后遗漏知识点的延续性复习,才是真正有效率的方式。
星期四的吐槽大会上,被提及最多的是小干部的培养,反观103班似乎实施了将近两轮的值日班长效果并不好,或许也应该重新考虑用专职专人的小干部方式来选拔。
2019.12.9 第十四周
星期一约谈蔡博文的父母,是通过王老师进行约谈的。父母对孩子很自信,一直在强调孩子在幼儿园和课外辅导班有多么优秀,“诚实”“友善”这些标签父母已经贴在了孩子的身上,于是如今在学业上表现不佳、跟同学的关系也处理不好、短短上学的三个月不想上学,变成了老师教育的原罪。
其一,对学校、老师的教育力量产生自我怀疑。如果一个同学能够将自己用过的纸巾放到班上青豆自闭症同学的餐盘里、在老师反复强调体检表很重要后故意将他的体检表抢走为了老师能批评他、把同学脱掉的鞋子在音乐课上甩来甩去,如果一个同学在上拓展课的时候只因为坐在别人的座位上就将他的家校练习本撕碎塞到笔袋、掰断对方的铅笔,这些恶劣的行为到底是否合适在全班进行教育?教师是否有义务引领团结同学的风气,赞许那些给予同学帮助和友善的学生?如果学生经受批评后,一边在学校疯玩到不亦乐乎一边在家中表现出受到“不公平待遇”的厌学情绪,教育是否应该因此停止?
其二,对家校沟通模式进行反思。当家长对教师的教育产生质疑时是应该采取直接沟通的方式,还是直接越级沟通;越级沟通并最后反馈到班主任的时候,处理权应交由谁;学校是否应该产业化至以面对客户反馈并予以回应的态度来处理家校间出现的问题;责任加之于何方……这些问题都在提醒我思考现在的学校是什么,教师是什么,各方新型的关系究竟是何种模式。
本周的另一点反思和思考,在于如何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进行自我宣传,建立“做了什么”与“说了什么”之间的平衡,有时候往往也并非自身懂得“应该”如何做,这与个性特征、处事风格之间的矛盾,都是巨大的挑战。所谓雁过留痕,现在的怪圈是,留痕与否是最要紧的,大雁有没有飞过,反而不那么要紧了。
总而言之,如今的工作每天都在提醒我,教育并非满怀一腔情怀热血、全情投入课堂就能做好。
2019.12.16 第十五周
星期三,新的班级迎来了第一次家长开放日,相较于上次经历的一场报名十个家长的开放日,这次的开放日是全员开放,教室布置、听课凳摆放等等,准备也更加充分了。
开放日的课程,我很认真在备,但是没有专门准备板贴和教具,试图呈现一堂日常一点的课程,原本有点担心小朋友们因为家长的到来而格外兴奋,结果课堂上的常规是不错的,基本上就是平时的状态,师生笑着聊着,课堂上有了有趣的发言,爸爸妈妈们也很配合地给予了欢笑声,我对这堂课是比较满意的。唯一有一点需要危机公关的地方,就是最后用“为什么”来说话,王冉突然说:“杨一江为什么总是坐不好?”我说:“杨一江已经做得非常好了,而且他在103班交到了很多好朋友,我的‘为什么’造句是‘杨一江为什么会在103班交到这么多好朋友呢?’”尴尬得到化解后,小朋友们开始说到因为我们很友善,很可爱之类的答案。
开放日当日请假的李金逸在星期四确认流感后,周五的早上突然请假了五个同学,后来证明全部都是流感,这一波病毒也是很凶猛的。
2019.12.23 第十六周
103班流感袭来的一星期,几乎每一天的请假人数都是10人左右,拓展课也停了一周,时常是从午休起一个人带班到放学,做练习、听故事、看电影,变着法地来。
周五的冬至包饺子活动,本来也是对独自完成有畏惧的,幸好志愿者妈妈们给力,从活动开展一直到最后的整理卫生,算是比较顺利地完成了,如今的工作倒是给了我一些很多生活上的启发:好的日子是留不下的,坏的日子终究也会过去,如此看来,不必又太热烈的期盼,也不必有太过分的担忧,总之都是会过去的,日子总是会慢悠悠也急匆匆地过去的。
看了一篇文章说要尊重孩子的时间常量,挺有感触,孩子们的时间确实是固定的,可是如今却塞进了太多的任务,孩子们童年时光里哪些荒芜的时间,闲散的时间,都是值得被保护的,看着午休时间跑来跑去的小朋友们、摆弄着橡皮尺子发呆的小朋友们,也实在不应该产生什么焦虑了。自己心态平和后,才觉得跟孩子们有更深的情感羁绊、更觉他们可爱了。
吐槽大会问题梳理
谢云冰
学生:
1.学生课上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困难
针对学习和注意力就是存在问题的学生,感觉无从下手,课上花费大量时间来特别提醒,对其他学生似乎是不公平的,而如果把所有课下时间都用来一对一辅导也是不现实的,本问题目前没有很好解决。
2.学生之间矛盾,学生告状同学的暴力行为及家长反馈过来的同学暴力行为
学生之间存在矛盾的问题目前比最初多了一点管理经验。在学校处理学生矛盾时抓住典型集中处理展示给学生,教会学生处理方式,虽然问题还是会反复出现,但是会逐渐好转。家长处提出尽量冷处理,一旦需要出面处理或从中调和,保持中立客观。
3.学生的常规养成和天性保留之间的矛盾
我时常在做了老师后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我因为他们在我讲过很多遍的问题上一次次犯错,而自己小时候也是三年级还永远都把“倒霉”写成“倒毒”;我因为他们排队走路的时候总是会故意去撞柱子而发出不理解的疑问,而我自己小时候也是喜欢在排队的时候跟前面的女生玩一种故意两个人连着跳很高的无聊游戏,回家路上喜欢跑到大树边上的泥路上走;我因为他们脏兮兮的字而发脾气,而自己小时候的字也被语文老师撕本子甩到身上……这些千奇百怪的问题,随着年龄的增长也就自然而然地消解了。
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乃至不同国家,都有对儿童提出的不同程度的“规则”,然而在不同规则下的儿童,也都顺其自然的长大了,因此在每一次做“常规”,在规定他们吃饭不可以讲话、排队不可以发出任何声音、乃至于走廊里去厕所都要沿着直线走的时候,我的内心其实是矛盾的,我不知道在这样的管理下,教育者是否尊重了孩子们童年那些宝贵的“荒芜时间”,回忆里那些挑战权威的、叛逆的、放空的时间,往往是孩子长大后最闪亮的回忆,他们一定记不住一年级一节语文课上讲过的知识,但说不定会深刻地在回忆中放大一个午休时间班主任跟他们开过的一个玩笑,我要扼杀掉这些可能的闪光时刻吗?目前还没有找到答案。
4.学生安全事件的处理
这学期遇到的安全事件对我的触动太大了,甚至给了我一种教育的无助感。我问自己:如果以后我的孩子在学校遭受了霸凌和暴力,他应该怎么办?告诉老师吗?那些不服老师管教的孩子怎么办?老师难道能够对他也使用暴力吗?找对方的家长谈吗?如果恰好对方的家庭就是一个溺爱孩子的家庭环境呢?打回去吗?如果我的孩子把对方打伤,那么无论是谁有错在先,他都一定是不正确的那一方,而在这个无论任何情境都按闹分配的社会,只要是有家长“不接受”、“不满意”、“有质疑”,必然会得到更多的关注、更“妥善”的处理、更多的安抚。
屠杀大夫者的95岁母亲,被转移到更好的医院接受更好的治疗,一位医生在鲜血中倒下,更多的医生需要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某些不公何不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看客感慨和唏嘘曾经那个爸爸冲进校园杀死和自己孩子有冲突的同学的社会新闻时,背后藏着的或许也是一桩桩蓄势待发的悲剧。
家长:
1.沟通时无基本礼貌,对沟通时间、方式、场合没有概念
无解,告诉自己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家长群体的素质和背景本来就千差万别,从调整心态开始吧。
2.学校对家长志愿者的需求和本身不愿意麻烦家长之间的矛盾
想尽我所能和家长保持相敬如宾、互不打扰的关系。对每一次都热心学校工作并且时间充裕的家长们,除了深深的感激,还有真心的敬佩。
3.与家长沟通时的姿态,应该顺从自己为人处世的风格还是以服务者的姿态对话
受到上一个班级的管理风格影响,上个搭班性格非常佛系,家长和老师之间有一定距离,一开始是不习惯群里发什么家长们几乎不回应的,但是后来却发现那些家长反而真心支持自己工作,离别时才第一次吐露真心,即便回到滨和后依旧逢年过节收到他们的问候、代小朋友来学校送贺卡、把小朋友的进展拍给我看等等。第一次感受到和家长的关系跟与朋友间的也差不多,真情又何须天天挂在嘴上。
于是反而在思考家长群里的热络是否真正能够代表什么,极致的服务是否能够换来表里如一的工作支持,沟通的时候究竟要秉持怎样的姿态,才能够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教育产业化的今天,我们又是否应该把家长视为教师职业的客户和消费者?
自我:
1.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时间上的冲突矛盾
从开学初的手忙脚乱到现在能够准时下班,工作效率是有所提升的。从前因为你自认工作效率较高,脑子也还算记事,没有工作笔记的情况下也没有问题,但是接触班主任的琐碎工作后,意识到当杂事细碎到每一天哪一个学生请假、什么时间发哪一张回执单后,没有工作清单和便利贴是搞不定的,记录的习惯也确实在后续的工作中帮助了我很多。
2.没有办公室带来的工作效率的降低
对办公环境的些许“洁癖”是个缺点,需要很安静的环境才能静下心做事,缺乏安静空间后时常感觉在校的工作时间效率打折扣,甚至在放学后好不容易清闲下来,也会在讲台前坐上十多分钟没有办法马上进入工作状态,需要放空大脑,清除一天的“思维垃圾”的感觉。在学生过于吵闹的美术课、科学课上,头脑甚至出现生理上的疼痛感。我偶尔会假设,若用每日增加一定工作时长来交换一份舒适得体的工作空间,是否愿意?这个问题适应一个学期,应该说有好转,但是尚且没有从根本上适应,挺困扰的。
3.心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