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我怎样?
我要去哪里?
我如何去那里?
4、我是一个相对很独立的人
首先还是解释一下何谓“独立”。独立,是与依赖、依附相反的状态。在意识形态领域:比喻突出、超群。一个独立的人、生物、行为,指其有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人格、有独自生活的条件及自由意志。未必指该人能自给自足,而是他的行为与抉择基本上不受他方影响。(选自维基百科)
我的这种独立性最主要还是来源于家庭环境、生活环境。在我很小的时候,大概五六岁,我就有一个人搭车从小县城回乡下村里的几次经历。父母之所以让我一个人搭车是因为:一方面,小孩的车费比成人便宜一半一下;另一方面,那是父母都忙于生计。
有一次我记忆很清晰,那时我还是大概五六岁,父亲把我交给司机并交代让我在大桥(我们当地的一个镇名)下车(这辆车终点不是大桥镇),司机满口答应“好好好”,于是随便找个位置让我坐下,并没有让我坐在座位上,因为那时坐车的人也多,成人是收6块钱,那时我坐车就只收2块钱。
司机的记性真是好,在大桥镇的前一站中前村就让我下车,我也傻呼呼的忘记下车了,可是下车后我发现不对呀,这里和我记忆中回乡下潘厝村的路不一样。于是我找了个停靠在路边的三轮车,问“去大桥镇多少钱?”(把自己装的很熟悉这里的样子,实际上我路过这地方不超过3次。)司机回答“5毛钱。”于是我就坐上了三轮车,跟他说我要去大桥镇。司机就把我送到了大桥镇。
下了车,看到了那条熟悉的上坡路,心想这才是我回去的路。于是在路边等车(从镇上到我们村的车比较少,因为基本都是山上的路,又阧、又多弯,每天只有来回两趟。上午一次,下午一次。),最后也安全回到乡下,那时乡下只有奶奶一人,奶奶还以为我和父母一起回来的,结果看了半天就发现镇那么只有我一个,我跟她说“我就一个人回来,我要……”
后来上小学了,到小学四年级后我就离开了父母,跟着奶奶一人在乡下读书。上了初中,我还是寄宿在学校,半个学期才会回一次父母那。后来实在不想过寄宿生活了,于是高中时我就回到父母的小县城读书。上了大学后,再次离开父母。长期的在外独自生活,已经让我很习惯了一个人。对父母我从来都是只报喜不抱怨,因为知道父母的不易,也不想让他们为了过多的操心。结果好了,父母真的不再担心我,在外从来不主动打电话给我过,也不怎么过问我的生活,我还是基本每周会打电话回去一次,问问家里的情况,父母的身体状况,却很少说自己在外的生活。导致的一个结果,我觉得自己是一个缺少爱的人。
我喜欢自己的独立,因为我害怕依附别人、依赖别人,我知道很多东西只能靠自己,对别人的期望,换来的往往是失望。所以我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的身上,这也导致了另外一个坏处:我会考虑到他人的感受,可我更在意自己的,大多数情况下这会被认为是一种自私(当然我自己也认为是)。但我真不知道如何去处理这其中的关系,如何去均衡他们。
未来的我还是想做一个独立的人,不依赖、依附于他人。在思想上、经济上都能独立的人。
在思想上更多的独立,需要依靠不断的学习,虽然我现在的自学能力非常有限,但我愿意为此努力,我相信积累的力量。在经济上独立,除了让自己赚的更多外,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开支,最后让自己的其他收益大于自己的支出,摆脱老鼠赛跑的轨道。一切都靠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