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孔子说话常言简意赅,他在总结自己的一生时,即见其高超的语言概括力,在《论语》为政篇第四章,原文是这样的,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段话的意思就是,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有志于学习。到三十岁,就能自立了。到四十岁,能处世通达不再有疑惑了。到了五十岁,能知道什么是天命了。到了六十岁,听什么都觉得耳顺了。到了七十岁,能做到随心所欲但不会逾越规矩。”这段话可以说是孔子的自传,从中可以看到圣人的成长路径,从小立志,由凡而圣,逐步修炼而成,是成功人生的典范,为后人学习的好榜样。下面就孔子人生的六个阶段再做进一步说明:1、十五而志于学。一是人要立志。志者,心有所欲望,心中有目标而努力为之奋斗。人的理想志向是自觉学习的动力源泉。人非生而知之,故有志必有学。有志者,学易成。有志者,事竟成。无志者,容易虚度光阴。二是人各有志,每个人天性不同,志向不同,不必强求苟同,不分大小尊卑。当然也要知道,孔子之所以成圣,与其所志有关,其乃安邦治国之志,胸怀天下之志,正如他说的:少者怀之,老者安之,朋友信之。以天下为公,以仁为己任。三是立志时间。象孔子一样,通常一个人到了十五岁时,就应立下人生奋斗的志向,对于一个人的未来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指南针。十五岁,相当于现在初中毕业的孩子们,是从少年走向青年的成长关口,就是要去思考一个重要的人生转折问题,而这一个志向将是影响一生的,即如何规划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入什么行业,相应落实到今天是高中如何选课高考如何选专业的问题。2、三十而立。人立下志向之后,还要通过刻苦学习与努力奋斗,使学业、职业、事业到了三十岁能确有所立。这句话,孔子是说他的事业与志向,到三十岁的这个时候就已经奠定较扎实的基础根基了。三十岁,孔子已经开始办学收徒,传播他的仁礼德政思想,培养学生去实现他的政治抱负。收徒教学,从三十岁开始不间断,做为学生的人生导师、生涯教练,培养了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比较而言,现在二十几岁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是探索是打基础,那到了三十岁,人生的事业方向就要能确立下来,如已成家立业,能够安居乐业,然后坚持不懈,一直到终老,就有希望开创出一番事业天地。3、四十而不惑。到了四十岁,人生已经经历过很多风风雨雨,很多曲曲折折了,人生阅历经验已经相当丰富了,人到中年,如日中天,应相当成熟,既充满力量,又充满理性,为人处世都有智慧,凡事清醒而不再迷惑。人到中年,这个时候技术、才干、职业、事业应该是走向成熟、高阶、巅峰的时候。四十岁,可以说是人生的重要关口,检验的标准:是否达到不惑,至少不再会受骗上当。4、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中说:子罕言利,与命与仁。说明孔子是认同天命的,相信有天命的存在。正因为孔子相信有天命在身,在他面对人生困境险地的时候能从容应对。如受到司马桓魋迫害时,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又如遇到匡人围困时,他说:「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孔子五十而知的天命与孔子十五岁所立的志向应是有相当一致的地方。如果说孔子四十而不惑,是通人事。那他五十而知天命,则是更高的智慧,是通天道。这个或许与他五十而学易喜易有关,因为易经讲的就是天道,天地规律与自然道理。当然,正如《中庸》所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如何知天命,是可以通过人的天性去分析去知道。那么人的天性,就可以不用到五十岁才知道的。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也就是说,今天我们知天命,其实是可以早早的知天命,按天命去立志向,人生更容易成功更容易快乐。当然要象孔老夫子那样,自己有深刻体悟并去积极实践,这个是需要时间,那这个时间就因人而异了。如果按照王阳明说的知行合一,要做到了才能叫知道,那也许真是要到五十岁,真做到了,才能叫知天命。5、六十而耳顺。耳顺者,一切听入于耳,已不再迷惑了,也因为知天命,就能知人性,就能顺道而为,也就没有什么不顺的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切都有办法,如同太极。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那些在别人听来是逆耳的话语,在孔子这里,听到的可能是忠言,可能是常言,因为此时孔子的内心已经是非常明亮而平静的。知言而知人,知己而知彼,为人处世,不会再有不顺的地方了。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那到了七十岁,既能从心所欲,又不逾越规矩。既能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又能身心怡悦自由从容。此时的孔子对这个度与界线分寸掌握得非常到位,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可以说孔子七十岁达到人生自由的境界,是趋于至善的中庸境界。实现了真正意义的人生自由,当然是有规矩的自由,是有限制有约束的自由,因为人类社会要长治久安,人不仅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存在,这点孔子是洞察得非常准确。孔子的思想核心就是把握住了人的社会属性这一牢不可破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所以,孔子的仁爱思想与中庸思想是适合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两大金钥匙,只要人类社会还有存在的一天,这两把金钥匙就永远都不会过时。总之,从以上孔夫子自述其一生,可以看到,他是积极进取,不断进步,不断完善的一生,从小志于学习,乐于学习,在每个人生成长的关口节点上,都能成功把握,做到最好。他的人生大道,也如《大学》所说的大学之道一样: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他的光辉一生,也如诗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圣人孔子不愧是万世师表!博雅堂主2020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