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12年,(即公元207年),隆冬时节,刘备带着关羽,张飞两兄弟三顾茅庐,时年诸葛亮26岁,被刘备感动,细细和刘备阐述了三分天下之计,是为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联吴抗曹,从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直到客死五丈原。看到这里,绝大部分历史爱好者都会认为诸葛亮之所以出山辅助刘备,完全是被刘备的诚意打动,不可否认,诚意肯定是一个方面,但仅仅是诚意就足够了,今天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一下诸葛亮当时为什么投向刘备,而不是选择曹操和孙权他们二者之一。
三顾茅庐,图片来源于网络
网络上解答这个问题的人很多,历史是一面镜子,每个人看历史都有每个人的视觉,小编就以管理者的思维来解读这段历史。其时中国有很多个公司,最大的公司是曹操的公司,曹魏公司,然后是江东孙权的东吴公司,以及刘备的蜀汉公司和一堆的各式各样的皮包公司,刘备的蜀汉公司,如果严格的说来,当时还不能叫蜀汉公司,这个公司立足不稳,曾经连公司都打的破产,CEO刘备都不得不投奔曹魏公司。但曹操对刘备并不放心,认为其才能太高,野心太大,刘备就各种装,最后借着打袁术,悄悄的拉着一股力量走了。大概天下的情形就是这样子。那么诸葛亮为什么选择刘备而不投向曹魏公司和东吴公司呢?
我们来假设一下,假如诸葛亮投向曹操,当时的曹操基本上打下了北方的市场,气势汹汹的奔南方而来,其手下是谋士如云,兵多将广,诸葛亮如果投向刘备,其一,他很年轻,简历上也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资质,曹操未必会招募他,第二,虽然他有一定的知名度,就算曹操招募他,曹操怎么知道他不是纸上谈兵呢?之前不就有赵括的例子吗,曹操其实的销售量很大,销售人物也很多,他要一统中华,曹操不可能能给他很好的平台锻炼,最多给他个闲职养着他,不为自己所用,也不给竞争对手所用。但刘备就不同,他给予诸葛亮最好的锻炼平台,其实诸葛亮刚刚开始确实没有经验,他需要平台的锻炼,从草民走向丞相,任何人都不是神,他需要一步步的锻炼,只是诸葛亮真的很有能力,他每次锻炼的过程都特别快。先是火烧博望坡,然后是新野之战,然后参与赤壁之战,虽然不是主要策划者,但起到了外交的作用,赤壁之战后,因为曹操力量元气大伤,诸葛亮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准备工作时间,此后大仗小仗都从容淡定。第三,曹操这个人疑心很重,诸葛亮是多聪明的人,之前的曹操逃避董卓追捕时杀了吕伯奢一家,还有许攸,火烧乌巢粮草,官渡之战的时候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后面一样不受待见,这些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他需要一个给予他绝对信任的人。这一点上诸葛亮的判断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曹操以后又因为疑心中杀掉华佗,连医生都可以不相信,假如是白帝城托孤的是曹操,而不是刘备,你想想诸葛亮有几个脑袋够曹操砍得。第四,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诸葛亮看中了成都那块地,发现了最重要的市场,他的战略眼光极其犀利,他看到了三分天下的希望和方法。他其实也是一个创业者,并不想在大公司里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而是希望自己打拼下一片天下,虽然未来这个公司的CEO并不是他,但他是创业元老,是马云公司的第十八罗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接着我们来假设诸葛亮投向孙权,孙权当时偏居东吴,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公司虽然没有曹魏公司那么强大,但东吴公司有个特点,东吴公司是孙坚,孙策打下的,孙权其实是创二代接班,其手下有两班势力,第一是跟随孙坚,孙策打江山的那帮元老,第二是孙氏的家族势力。东吴公司的决策权都在这两帮势力的手中。诸葛亮过去肯定也难以获得发展的空间,而且还面临一个站队的问题,到底站在那一边。这一点和去曹操那里差不多,发展空间不大。还有一个原因,其实当时诸葛亮的哥哥诸葛瑾已经在东吴效力,公司发展怎么样?CEO孙权怎么样?诸葛亮多少知道一点,甚至说诸葛亮未必对东吴公司都很有信心,强敌曹操来犯,东吴公司会倒闭吗?他或许有心思不和哥哥一个公司上班。
诸葛亮第一次见孙权,舌战群儒,图片来源于网络
历史后来也证明了诸葛亮的正确选择,他一步步走进舞台的中央,长袖善舞,他拥有绝世的才华,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以及足够的信任度,成功的实现了自己的三分天下的理想。刘备死后,他几乎以一己之力扛起蜀汉,之后六次北伐,他还有一统中华的决心,想把自己的公司做到最大。可惜谋生在人,成事在天,历史就是这样让人嘘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