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并不在于它有多努力,而是因为它父母就是白天鹅。
——网友签名
上面这句话,出自网络,我没有考证其出处。这句话听起来似乎等同于中国的一句老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我更多的倾向于这句话是正确的!
其一,父母对子女的智商的影响无庸置疑。(当然,也不否认意外情形的出现)智商较高,有更高层次教育经历的父母,子女的成绩相对较好,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其二、父母身教的力量是无穷的。醉心学习、工作上进的父母自然会有一个学习努力、严谨认真的孩子。不学无术、吃喝玩乐的父母应该会有一个照样学样的子女。(在此言明,同样不排除意外情形的出现,我说的仅是大多数)生活习惯同样如此,妻子收拾家务不甚利索,女儿亦是照样学样,闺房内一片狼籍。不过,照她说是精力都在学习上,能安静学习,有地儿睡下就行了。
读者会注意到,我的言语是谨慎的,我两次声明不排除例外的出现。因为,毕竟有许多例外的情形。
比如胡适的孩子就不甚成器。再比如父母不思进取,子女发愤图强的身边也不胜枚举。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例外?
事例一:梁启超在中国近代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不过梁公更让人称道的是——其9个长大成人的子女均有建树,并在各领域成为翘楚。其中梁思成、梁思永、梁思礼均成为院士。
梁对子女并没有太多的说教,也没有刻意的传授自己的人生“成功经验”。我们无法知道他与子女是如何在生活中相处的。但在梁给子女的书信中, 我们可以读到一个父亲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书信中有国家兴亡,有家庭琐事。不过一种感情一而贯之,那就是——温情。
事例二:胡适也是中国近代数一数二的人物。不过他成人的两个儿子均没有达到预期的成就。长子读了大学,但成绩一般;次子两所大学均不能毕业。
胡对子女的教育有什么问题呢?他忙于公务,对子女无瑕顾及。其妻则酷爱打牌,对孩子投入精力少。胡对子女 的书信中更多的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严厉责备、过高期望。
从两事例中不难看出。同是白天鹅的父母不一定培养出白天鹅孩子。他们的区别在于教育方式的不同。关心、鼓励、温情要远比责难、不闻不问、批评更为有效。
新学期开学在即,也请各位父母读读这篇文章,思考一下自己和孩子相处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