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妈很早起来准备早餐,发现稍微有点不够吃,也就差一口人的饭,交代老爸去买点饼,结果老爸一气买回10个饼,老妈气就不打一处来,这么多饼的钱都够我买一袋袋面回来给你们做半个月的馒头饼了。
我不经任何思考就说买了就买了,别气了。突然很学究的说妈妈我忘和你共情了,我应该说是挺生气了,老爸买这么多吃不完还浪费钱,要是我我也挺生气的,不过已经买了,想想咋干掉它们?哪句你会感觉好一些呢?
对于高情商的老妈,她觉得第一句也能接受。我自己想了想,其实还是第二句舒服。第一句带着你怎么就不能想开点的指责。
共情、感同身受真没那么简单,不光理解对方的感受,我现在觉得这个理解是要让对方觉得我和你是一个阵营的,你发生的事同样也相当于发生在我身上,我要细心的去体会;我还可以做你的靠椅,这个靠椅要是带靠垫那种很舒服的,能让爆发的情绪可以有所舒缓的。
这些我们作为大人,很容易换位思考,理解别人也比较容易,但是换到孩子身上,经常就成了难题。我们总把孩子当成小大人,我们总以我们的认知认为这孩子怎么不懂事,这么调皮这么不可理喻,可是他那管“理”的大脑前额叶皮质要到25岁才发育完善!想想我们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满血方刚,容易冲动,觉得工作经历的磨炼才让我们老成。实际情况no,no,no.因为你25岁才完成人类最高级别的进化。所以不光对老人、爱人、朋友、同事多一分理解,更要对孩子多一些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动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