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卫宣公十八年,卫国世子公子伋准备出使齐国,他的异母弟弟公子寿一舟载酒,来到公子伋船中饯行。
但这次宴会气氛十分怪异。
没有大张旗鼓,没有觥筹交错,大船浮于河上,两位公子相对而坐,闲叙平生事,一樽接一樽狂饮,时而执手痛哭,时而仰天大笑。
公子伋原本是个谨厚的人,今日却难得借酒放纵一回。
而公子寿又是存心劝酒。
没用多长时间,公子伋就大醉不起。
公子寿见不省人事的异母哥哥,长叹一声,吩咐公子伋从人好生照顾,留书一封,自己带着仆人乘舟而去。
不一会,公子伋便从宿醉中醒来,整理衣冠,要去赴人生最后一场戏幕。
但发现父亲所赐白旄竟然被公子寿窃走,弟弟留书曰:
“弟已代行,兄宜速避。”
公子伋大惊失色,不暇他顾,急命从人发舟速追。
小船在水中如电流光绝,疾逾飞鸟。
这一夜明月高照,滟滟随波,江天一色,实在是难得的佳景。
但公子伋忧心若焚,独立船头,不住催促从人加快速度。
终于望见公子寿之舟,却正在往回走。
两船交接,公子伋心惊肉跳,假意问道:“事情办成了么?”
公子寿舟中群盗见来船楼台华丽,船头之人器宇轩昂,以为是公子寿亲弟弟公子朔派来接应的。
忙回答,事情办得很顺利,献上一木函,函中盛放着公子寿的首级!
2.
公子伋怆然泪下,抱着弟弟的首级嚎啕大哭。
冷冷对群盗说:“我才是公子伋,你们杀死的是我弟弟公子寿!你们现在马上杀了我,也许还能赎抵误杀之罪!”
群盗乃是公子寿同胞弟弟公子朔蓄养的死士,到了这一步,也只好一不做二不休,杀死公子伋,以木函盛首级,献给公子朔。
原来公子寿献酒,为的是代兄而死!
而公子伋星夜追赶,为的是以自己的命,换下弟弟的命。
《邶风》有《乘舟》之诗,哀怜兄弟争死之情: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千载之下,读来令人伤痛。
当冰冷的剑锋刺入公子伋身体时,也许他会回忆起儿时寄养农家的快乐。
纵然粗茶淡饭,纵然每日辛劳,但永远不用担心,身边会随时扑过来一头凶兽,将自己骨肉吞噬殆尽。
而他在卫国朱栏华栋的宫殿里,虽然锦衣玉食,却总是噩梦连连。
他会想起他可怜的母亲夷姜。
她原本是自己祖父卫庄公的妾室,却与父亲卫宣公有了私情,生下了自己。
而就在不久前,原本得宠的夷姜,被卫宣公责辱,以白绫自尽。
3.
所有发生的这一切,都因为一个女人。
这个女人是齐僖公的女儿,宣姜。
宣姜是卫宣公后来纳娶的夫人,公子寿和公子朔的母亲。
但最为关键的是,她曾经是卫宣公为公子伋聘娶的儿媳。
宣姜有绝世之姿,卫宣公又是个克制不住自己欲望的人,于是把公子伋支到了郑国,自己娶了儿子的媳妇。
一切悲剧,皆源自于此。
卫宣公为了宣姜,遍请天下名匠,在淇水之上构筑高台,重宫复室,极尽华丽,名为新台。
公子伋虽然全无几微怨恨之意,但宣公心中的猜忌却日甚一日。
更可况还有觊觎权位的公子朔在一旁虎视眈眈,挑拨离间。
一日夜宴,公子朔提前离席,跑到母亲宣姜宫殿,放声啼哭,表现得受了十分的委屈。
宣姜急问,公子朔欲言又止半天,终于答言,说公子伋醉酒,当庭让他“叫爸爸!”
还说宣公百年之后,国家和媳妇,我要一并拿回来。
纵然宣姜知道自己儿子阴诡,也不得不为自己考虑。
将来宣公去后,她与公子伋见面,就不是单单尴尬的问题。
所以,她将计就计,也哭哭啼啼去向宣公哭诉,还添油加醋,说公子伋调戏自己。
宣公将信将疑,于是传谕夷姜,责备她教子无方,夷姜怨气填胸,投缳而死。
宣姜与公子朔又日夜撺掇,说公子伋母亲死于非命,他日继位,定要宣姜母子三人偿命。
卫宣公心中的恶魔之花就在猜忌和谗言中日益茁壮成长,最终结出了恶果。
一个是原本尚算正常的后母,一个是亲生父亲,定要痛下杀手,是因为
夺妻之恨,逼母之仇,心中之愧无法排解,就会转为对受害人的仇恨。
这也是为什么要对伤害过我们的人保持警惕的原因。
即便你宽宏大量,对伤害过你的人而言,仍然像卧榻之旁尚未醒来的猛虎,他怕你终有一天不顾一切的报复。
恐惧,才是魔鬼的养料。
公子伋已经做得够好了,没有怨言,没有做错事,温文尔雅,予取予求,以至于做父亲的都挑不出错来。
只能暗派杀手,埋伏在去往齐国的必经之路上,用刺杀的方式结束自己儿子的生命。
赐予儿子的信物白旄,其实是催命符。
于是,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4.
但其实,这一切原本都可以不发生的。
定下计策以后,宣姜很高兴,被公子寿察觉了。
宣姜与卫宣公商量好了,公子伋死后,以公子寿为世子。
所以,对于公子寿,宣姜虽然知道他与公子伋交好,却并没有隐瞒。
在他们看来,公子寿是最大的得利者,嗣君之位,那是何等的人间至宝。
但他们没有料到,世上终究还是有与他们不一样的人。
那些赴义恐后,向死争先的人。
公子寿马上把阴谋告诉了公子伋,并劝哥哥逃走。
但公子伋只是淡然一笑:为人子者,以从命为孝,世上岂有无父之国。
既然父亲要我死,我没有怨言!
遂束装下舟,毅然就道。
也许,就是这样的举动,深深震撼了公子寿。
他带来美酒,名为与哥哥作长诀之饮,暗地里以身代死,希望公子伋能逃得大难。
没有丝毫取巧机谋,没有找个侍从假装公子伋,而是自己慷慨赴死。
怕杀手们错漏,他还专门把白旄建于船首,在月光下极其醒目。
大概,也有劝谏父母的意思吧。
这是几千年权力厮杀中,难得的温暖一幕。
也是人性中,最光辉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