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本是小朋友的节日,但是很多心怀童心的朋友也一起分享了这个节日,我选择了两个有意思的分享出来。
这是一位雾友发的:
用孩子的眼光看过来
看到的是落寞
用成人的眼睛看回去
看到的是简单
横亘在落寞和简单之间的
是静默的时光
愿我们都记得,自己也曾经是孩子
这是一位扶贫工作者的六一解释:
看到今天朋友圈里都在感慨岁月蹉跎,人生苦短,都想趁着六一找回失去的童年,抓住青春的尾巴!其实成年人保持童心,压力中寻找快乐,未必是件坏事!鉴于目前形势和任务,我对六一的理解就是,对问题一村一村查找,对档卡一户一户校准,对帮扶一项一项抓实,对资金一笔一笔审核,对政策一条一条落地,对责任一级一级到人。所以“六一”也是每一个扶贫工作者的节日,祝愿你们保持童心,没有压力,拥有健康!
当然,还有很多很有意思的段子。
不过,我只想替小朋友们问一句:一年就这么一个节日,你们还来抢饭碗,好意思吗?
搞得像个巨婴一样,好好养家才是我们的童年。
当然这不是我今天想讨论的重点,重点是分享我跟一位同事的聊天,这位同事培养了三个研究生,顺便用我这颗童心揣度一下其中的人生格局。
在我身边有一位培养了三个研究生的好父亲,他在自己的岗位上平松无奇,单薄瘦小,其貌不扬,但在我看来已经是功不可没。
三个研究生,大儿子、二闺女都在外面工作、安家,小儿子在北京做审计工作。据他说,其实小儿子当初有机会到新加坡留学,但是因为钱的和思想的局限放弃了,现在正在考证的路上,向会计师方向转变。
这里的局限重点是家庭成员对小儿子的影响。
我曾好奇的问他是怎么培养三个研究生的,他的答案也不新奇,甚至在我意料之中。
我总结一下他的答案,就是孩子自我学习能力强,不用管太多,回家自己都知道学,另外家里已经有两个孩子通过学习走出去了,那个压力和氛围也互相影响,然后慢慢形成正循环。
在我看来通过学习改变命运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能学到研究生应该值得很多人羡慕。
不过这位好父亲依然为他的小儿子担心,因为小儿子的媳妇在英国留学,学业有成以后不知道两人的结局会怎么样,为年近30的小儿子发愁。
虽然是发愁,但还是能看出他的忧愁跟其他人的忧愁不一样。
比如有的人在工厂里看似拿了高薪,住上房子,开上了汽车,但是后劲不足。他们愿意接受眼前的直接利益,不愿做长远规划。
当然,有时候也不是不愿考虑长远,而是没有机会考虑。他们长在读书无用论的环境里,做着让自己身心疲惫的工作,听着家庭无休止的抱怨,根本就没有时间考虑这么远的事情。
其实这就是人的格局,愿意接受眼前而不做长远的人早晚要做吃山空,消耗殆尽,这是穷人思维。愿意接受眼前,还不忘规划长远,追求增长,这是富人思维。
格局跟人的专业知识无关,反而受跨界知识影响。
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个小儿子,虽然能拿到高学历和高薪,但是至少现在还没有其他的再生资源,没有再生资源就没有锻炼思维模式的战场,就看不到事情的立体感。
格局跟人的过去无关,反而跟追求未来紧密相连。
现在看我过去的十年时间,回想到某个节点上依然觉得当时的行为很可笑,如果用现在的眼光去处理当时的事情可能会更好一些。因此我们只有用未来的眼光看现在,才能做出大格局的事情。
格局跟有限的尺度无关,反而跟思考的频率相关。
海纳百川,心胸自然宽广。这样的宽广尺度太过抽象,无法界定,但如果能做到一日三省,禅定时刻,便能日积一处,月沉一方,步步拓界。
格局的增长难于财富的增长,但是财富是增长格局的撬板,可以通过财富看到更多的人和事,经过思考形成自己的格局。
正所谓大格局才能有大视野。
格局就是认知,认知就是视野,它包括我们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我们往往用知道的概念解决不知道的事情,拿不知道的概念幻想知道的想法,所以迷失自己,犹豫不决。
继续深挖,认知就是学习。
认知就是学习能力,我们通过那些经典留下来的智慧,慢慢提升我们对人、对事的看法,再通过自己的实践跨越认知的层次。
能否学到真知灼见又得看自我心态。
就是说学习能力的成效取决于自我心态,本来生活加工作已经够复杂,还要去追求那些需要日积月累才能获得的东西真是一种负担。所以只有那些主动愿意学习的人才能获得真认知,真格局,真自我。
最后,格局成了我们心中的小世界,可大可小,可圆可平,可亮可暗。
正如这位父亲一样,能培养出三个研究生却培养不出一个大格局观,因为格局永远在路上。
童心未泯,笑对如今;真知未到,坐等未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习惯,这个习惯就是自己的小格局;每个人又都会成长,发现好些东西都是假的,在对与错,真与假中发现格局的美妙。
文:慧眼识鱼
关注个人成长,每天记录一点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期待与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