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麦肯锡工作法》
文/长安长安
大一的时候学校有很多关于就业与规划的讲座,记得其中的一场,印象最深的是一位讲者抛出的一个问题,关于思维、能力、知识重要性的排序。
当时我记得我把思维排在了第二位,后来答案揭晓,这四年我们需要提升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便是思维,思维被排在了第一位。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愈来愈明白思维才是决定了一个人一生发展的广度。心胸与格局,视野和大格局,究其根本便是自身的思维能力。
因为素食的关系,我的朋友圈有各个学校,不同行业背景的人,其中有位学姐毕业于北大,在做关于关于保险一类的咨询工作,所以每次看她的朋友圈,除了素食便是信息的各种思维导图,对投保人的全面分析,然后对应提出投保建议等,也许我们和她们差别最大的便是思维的能力。
我的初中老师最近发的一些图片,学校的课程也安排了通过结合到各个学科中进而训练思维逻辑能力,我觉得这样的创新教育模式特别好,记得以前买了很多很多本参考书,基本每章都会有一个脉络网,如果自己就能将这些要点梳理出来,才是深刻的记在了自己的脑海中,这里顺便也祝福我的初中母校发展越来越好,带给学生一次又一次创新的尝试。
记得当时我们采用的是渡朗口(具体字记不清了)模式,我们的教室也不同于一般的教室,而是三面墙都是黑板,采用小组合作并合“座”,就是几个人面对面的坐在一起,不是传统的都面向黑板的坐法,这样怎么听课呢,就变成学生自主讲课,课上老师分配知识点,小组一起合作成为老师,这样一堂课下来老师成为了配角,学生才是主角,老师只是在适当的时候给我们进行提点和总结,讲课时间不超过整堂课的20%,这样的上课方式就是我们都对自己当老师那部分的知识点了熟于心,课下也可以询问当时负责那一块内容的同学,实在弄不懂的再去问老师。
总之,初中的上课气氛一直活跃,记忆中的每个人都当过大家的老师,平时羞涩的很多人也在一次又一次的不断锻炼中变得开朗和外向的多。这其中怎么讲出来,哪是重点,需要我们自己进行思考和讨论,当时觉得如果大家都听懂了自己的讲解是一件特别有成就感的事情。
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处处是问题,而每天我们所做的也是不断的在解决问题,追求更高效的解决办法,记得当时高中毕业填报志愿时做了一个测试关于个人性格和匹配职业分析,第一次看到SWOT模式分析,更全面的分析了解自己,那时候有种赞叹,好高大上的软件,其实也是通过技术和知识来分析我是怎样的人的问题。
麦肯锡的经营顾问,都是“解决问题的专家”。选择这样一本书来读,源于对咨询行业的好奇,高薪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一群人才,创造了怎样的价值。
解决问题是核心
1.掌握真正的问题
2.对问题进行整理
3.收集情报
4.提出假设
5.验证假设
6.思考解决办法
解决问题最重要的便是寻求本质,提到的思考法则便是“从零开始”和“鹰眼分析”,在我们的潜意识中,都被自我观点和自我评价所束缚,都被约束在自己所创建的条条框框中。也许很多事情自己的问题都是不知道是“什么”,从零思考是接近问题的本质。
自我批判思维
不断地问自己“为什么”
批判思考,分析原因与结果
为什么自己和某个人总吵架,因为互不相让,为什么互不相让,因为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为什么双方都认为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因为相互之间缺乏了解,为什么相互之间缺乏了解,产生进一步思考和解决办法等等。
看到刘同说过一句话:“如果一个人影响到了你的情绪,你的焦点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上,而不是影响你情绪的人身上。”而在生活中的现状往往是很少有人会反思自己。
麦肯锡经常教育新人,是PMA(Positive Mental Attitude),就是时刻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理由。
“真诚、正直、明朗的人”是无敌的。
其实所有的关键与核心便是,自己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且行且思,且行且看。
路还有很远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