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成长# #理财#
十月读了两本书,都是关于“钱”这个话题的,分别是《Secrets of the Millionaire Minds》(百万富翁的思维密码)和《You are a Bad Ass at Making Money》(你是赚钱达人)。虽说书名都很俗,但是观点还是非常有价值的。
我看这两本书已经有一阵子了,确实并没有一夜暴富,但是他们切切实实地改变了我很多固有的观念,包括对钱的认识,对贫穷和富裕的理解。收入还是一样,但是思维确实“暴富”了,特此来分享。文末另附我读这类原版图书的经验作为彩蛋。
01 一个核心思想
跟多数国外的“个人成长”类书籍一个套路,这两本书都着重讲了“观念”的作用。穷人和富人的区别,更多的是价值观念(mindset)和意识水平的区别,而不在于赚钱的技巧。
人们常说股票投资的原理很简单,无非是“高买低卖”,这谁不知道。可是我以往的尝试全部都以赔钱告终。为什么?主要的原因是我“风险厌恶”的观念。“道理我都懂,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大概就是这样的。我们可以拥有所有的炒股APP、上百本投资指导书籍,但最终能不能运用这些工具靠的还是“观念”这项软件。
《百万富翁的思维密码》讲到“潜意识中,我们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财富蓝图,就是这个观念,决定了我们一生的财富总量。”这个蓝图决定了我们对财富的认知,从而影响我们对财富的感觉,以及我们赚钱和花钱的行动选择。最终决定了我们账户里的余额。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一夜暴富的人,却会在短时间内又回到原来的余额水平。而一些百万富翁,虽然几度破产,却依然能爬回金字塔的顶端。建设财富蓝图是非常必要的。因为我们的财富水平和观念水平是成正比的,只有我们的观念进步了,财富增长的天花板才会被移开。
金钱的保有量也是有个“舒适区间”的。我们只能保有自认为舒适的财富。
有一则笑话,说一个人中了五百万彩票,记者问他打算如何安排这笔钱。答曰:还房贷。记者又问:剩下的呢?答曰:慢慢还。虽然是吐槽北京房价的,但是我觉得从中也可以看得出这位幸运的朋友对财富的观念。虽说他中了大奖,一夜暴富,可是还了房贷之后,他的现金余额还是原来的水平,固定资产还是这一套房子,总资产不变。你肯定要说他的负债少了,可是减少的负债却也不能改变他的生活质量。
有个美剧叫《球手们》讲的是一群美式橄榄球运动员的生活。美式橄榄球运动员收入蛮高的,完全是用生命在打球能不赚钱嘛。他们很多人开着豪车,住着豪宅,享受着奢侈的生活,但是存款却基本为零。当一个合同期的工资耗尽的时候,他们为了维持原来的生活状态,只能再去借钱。可是运动员的生涯又很短暂,搞不好因为一个负面新闻就失业了。他们虽然曾经腰缠万贯,但是很多橄榄球运动员退休后的生活都非常的艰辛。可以说他们的财富“舒适区”是非常窄的。钱放在手里发烫,必须要赶快花出去。
02 财富蓝图是如何绘制的?
《百万富翁的思维密码》中提到我们的财富蓝图有三个主要来源:我们常说的话、学习身边的人、自己积累的经验。
a. 我们常说的话
你是否有听说过这样的说法?“金钱是万恶之源”;“有钱人特别的贪婪”或者“我买不起”。当一个观点在我们耳边不断的重复的时候,这些观点就很容易影响我们潜意识中对于金钱和财富的观念。
有些人即使收入很高,却没什么存款。他们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把钱处理掉。很有可能他们的父母从小就会对他们讲:“有钱人是贪婪的,金钱并不能买来快乐。你只要赚到足够的钱生活就好了。再多了就会变成贪婪。”如果你认为金钱是邪恶的,那你肯定是要想方设法给自己“驱邪”的。
另一方面,如果你有个富爸爸,那他可能会讲“财富代表选择、代表自由。财富也代表责任,帮助其他人的责任”。你很有可能就会形成另外一种财富蓝图。
b. 学习身边的人
如果没有刻意的改变,我们很有可能会发展出跟我们父母一致的财富蓝图。像所有受原生家庭影响的观念一样,财富蓝图也会随着父母的言传身教,而影响孩子的潜意识。
想想你的父母,他们是喜欢攒存款还是投资?他们偏好固定资产还是流动资产?他们对于信贷的观念是怎样的?那么,你自己呢?我亲娘的投资偏好就毫无遗漏的“遗传”给了我,所以股票会赔钱也是毫无意外的一件事情。
c. 自己积累的经验
如果在某一时刻,你跟一个有钱人产生很大的矛盾,对方给你创造了非常不好的体验。那么,你很有可能就会在心里,把有钱和不好的体验连接在一起。又或者,你像我一样在股票市场投资亏损了(50块钱),你可能从此都不想再尝试炒股了。
03 如何发现你的财富蓝图?
《You are a Bad Ass at Making Money》(你是赚钱达人)这本书暂时没有中文版,但是其中的核心思想跟上面讲的内容非常的相似。作者认为,我们之所以不能致富,是因为潜意识中有很多限制我们创造和积累财富的观念。这些限制性的观念,也是“财富蓝图”的一部分。我们只有发现了这些观念,并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改造,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积累财富的最大可能。
作者对发现财富蓝图提出了几点很有意思的建议。
建议一:给钱写封信
坐下来,拿起纸和笔,给钱写封真诚的信。像老朋友一样跟钱聊聊天,讨论一下对彼此的感觉。你也可以写段情诗,写点吐槽,形式无所谓,但是写完了之后要仔细琢磨一下这封信。
“亲爱的软妹币,你好!我是你的忠诚粉丝。得到你让我欣喜若狂,感谢你帮我解决了很多问题,给我提供了舒适的生活。但是我却不好意思跟公司提加薪,因为我认为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尤其是钱。...... ”
“钱,你好!我给你写信,其实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我知道自己不能没有你,但是所有的人都跟我说,你并不能带给我幸福。我感觉非常的矛盾,不知道我们应该如何相处。 ...... ”
看了上面的信,想象一下“钱”如果可以拟人化,而你就是“钱”,站在它的角度你会怎么想?
钱可能会“想”:你虽然说是我的粉丝,可是你却并没有真正想要得到人家。你既然认为得到我是不对的,那你就不要得到好了。哼!
或者是:大哥,你既然觉得我不能给你带来幸福,你还缠着我做什么?你就听你妈的好了,我们分手吧。其实你也不是不能离开我,习惯了就好了。
这完全就是烈女遇到渣男的戏码嘛!这些故事的结局可都不是“王子跟公主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那么,你的信是怎么写的?钱又为什么要跟你“分手”?
建议二:冥想
冥想是一种很好的接触潜意识的方式。当我们屏蔽意识的干扰,潜意识中的观念和模式就更容易浮出水面。
准备轻松的音乐,舒适的环境,随意坐下并保持放松。在冥想之前默默的问自己一个问题:
我对于财富有什么限制性的观念?
之后开始冥想,关注自己的呼吸,屏蔽外界的干扰,放空意识。这时可能会有一两个想法飘入你的脑海,比如,“太冷了,怎么还没有暖气”,或者“哎呀,鼻子痒痒”。这些不相关的想法,我们要放弃。此时你只要心里默念“嗯,我在感知”,表示你已经认识到了这种想法,并让它默默飘走,再次关注于呼吸。
冥想时虽然你的意识是放空的,但是潜意识还在工作,并思考你给自己的问题。很快潜意识就会给你发一条信息,它可能像一个海上来的漂流瓶一样,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你可以像上面讲的一样认识这样的想法,对自己说“嗯,我在思考”,打开漂流瓶,看看上面写的是什么。
“有钱人是贪婪的”,“金钱不代表幸福”,“我们应该视财富如草芥”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年幼时接收到的“正面教育”信息。
当得到潜意识的信息之后,我们要用心灵导师常说的“意识之光”去照亮它。就是说,要自己反思这些观念是否有问题?我们是怎么形成这样的观念的?
我就是通过冥想认识到自己这些限制观念的。比如,我曾经认为拿别人的钱是不对的,即使劳动所得也是如此。因为我亲娘似乎特别恐惧我会变成小偷,我很小的时候她会非常激烈地禁止我拿一切别人的东西,即使看看也不行。亲爹最常说的话就是,别人的钱你都不能要,你只能要我给你的钱。好吧,我真的是一个非常乖的宝宝。
关于财富蓝图的概念和发现财富蓝图的方法,就分享到这里。下一部分的内容会剖析,成就“有钱人”的财富蓝图是什么样的?
文末分享:我读“个人成长”类书籍的经验
这类原版书籍有两个主要特点:1. 贵!2. 水!
“个人成长”类的书籍往往一个章节只有一个核心观点,你用一句话就总结完了。剩下的十几页内容都在反复印证同样的观点,正着说,反着说,举例说,反讽说。这样就会显得水分很大,干货太少。
所以在投资“个人成长”类书籍之前,我建议你先看看别人写的读书笔记。往往都是总结的核心内容。如果80%的内容你觉得非常有价值,或者完全不懂,那么买这本书你也不会觉得特别亏。如果你只对其中的某个观点感兴趣,那么就不要买书,而是针对这个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搜索。
这种写法也是为了给读者“洗脑”。作者灌给我们的这些“鸡汤”和“鸡血”都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我们的潜意识,不断巩固的过程中,会让我们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更好的人,从而在工作生活中有更好的表现。
另外,对于这类的书籍,不应该以干货的多少来衡量。只要书中有一个观点对我们有醍醐灌顶的作用,那么这本书的投资也是值得的。
说起纯干货,我最近买了一本《万物解释者》。全都是干货,很好看。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 我更新的第1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