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品
缘 起
为什么选择《六祖坛经》作为永嘉禅中级班的教材呢?永嘉大师早年修学天台教法,由止观入门,颇有心得,于禅定已有深厚功底。后读《维摩诘经》,方知自心本具之理,所以我们将《<维摩诘经>选读》作为中级班的教材。读《维摩诘经》开悟后,他又遇到六祖弟子玄策法师。两人一番对答,玄策认为永嘉大师的见地与六祖暗合,应该请六祖为之印证。所以就带他到南华寺拜见六祖。永嘉大师见到六祖后,互印互证,证得佛心本具的妙理。永嘉大师本想即刻返回,被六祖留下小住一晚,第二天便启程回温州大弘禅法,时称“一宿觉”。永嘉大师当年的弘法之地,就是现在的松台山。妙果寺大雄宝殿外有南怀瑾先生题写的“宿觉名山”匾额,指的正是这一公案。因为这一渊源,所以我们将六祖所讲的《坛经》也作为永嘉禅中级班的教材。
得到六祖印证后,永嘉大师又写了一部《证道歌》,传诵至今。其中不但有禅宗明心见性、直指成佛的法门,更包含了释迦佛一代时教中最为圆满的《法华经》的义理。可以说,禅宗和天台的思想精髓,皆融会于永嘉大师一身。在禅宗顿教法门中,六祖大师指示我们从自心直证真如本性。而在天台宗的理论中,智者大师阐明了从凡夫到成佛的每个阶段,体系完备。所以,永嘉禅既重视理论体系,又重视内在证悟,极为殊胜。
过去,天台学人常将参禅者讥为狂谈暗证。因为不懂教理,得一点受用就口出狂言,自以为明心见性,是为狂谈。此外,是否开悟,是否证得佛菩萨境界,只有自己知道,没有一个标准进行衡量,是为暗证。
这一现象,佛在世时即已有之,有些比丘入得四禅,就以为自己证得四果;还有些虽已修得不错,但因尚未证果,就怀疑自己是否走错了路,结果因自卑而退却。可见对修行而言,不懂教理是非常危险的。反过来说,如果学教者不用功修行,就会像《永嘉证道歌》所说的那样:“分别名相不知休,入海数沙徒自困。”到大海中数沙,数得完吗?同样,宇宙人生这么多道理,怎么可能学得完呢?只有把所学教理用起来,落实于心行,才能从中受益。所以,教下和宗门的关系是“分则两伤,合则双美”。就像一个人,如果有眼睛而没有腿,虽然看得见却无法走路;如果有腿而没有眼睛,虽然能走路却往往走错。
在汉传佛教史上,把教理和实践融会贯通的,首推永嘉大师。现代人学佛,尤其是年轻的知识分子,往往会问:我为什么要学?我为什么要修?只有道理想通了,修起来才感觉实在。永嘉禅法既有理论体系,又有实修证悟,特别符合现代人的需求。
永嘉大师早年修学天台,得六祖印证后,又撰写《证道歌》,将法华思想融汇其中。永嘉禅高级班的教材,分别是《证道歌》和《法华经》选读。这样,就是以永嘉大师修学、开悟、弘法三个阶段为脉络,来编排我们的教材。第一阶段,先学习教理,修习简单的止观,以此安住身心。第二阶段,明白打妄想的心到底是什么,进而悟入真心。第三阶段,则是悟后起修,证体起用,利益一切众生。这三步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体会佛法的博大精深、圆融自在。所以,我们是把永嘉大师一生的修行过程,来作为永嘉禅的修学次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