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起古圣先贤句,总会感触良多,随手摘录古今贤达语以诠释当今热词,遂成下文,不免牵强,聊以自慰了……
情结
“读书人情结”,确是当下好多读书人的一种“情结”……
如语出《雍也》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改其志,不堪其忧,不改其乐,方为“情结”。
使命、担当
语出北宋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大学、大学之道
孟子说,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1931年北大梅贻琦校长说:“我现在可以仿照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四书之《大学》开篇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何谓文化?
梁晓声把“文化”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真谓之,没文化真可怕啊!自觉方自愿,要有没文化的自觉啊!
“情怀”无关名利
情怀是家国天下,还是诗意远方?无怨无悔肩负起所有所得所爱,即为情怀……
是苏轼说的“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还是杜甫说的“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或是王维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抑或是“近乡情更切,不敢问来人”。
情怀最难解,在我看来就是无需取悦他人,不强求、不刻意、不计较、不抱怨,出自本心,源于本能,不患得患失的一种品质和修养。
也谈“生死”
陈其林说:心静下来,不被名所累,不被利所屈,学会避开与自己无关的人,做自己能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想写的人生,立于常人,立于凡人,是一种比佛还深的境界。这个世界,不管什么人,其实都只有两个任务,就是生与死。
所以说,这世上,除了生死,一切都是小事……
风骨亦气节
《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轮回就是缘起缘灭
前世一千次的回眸,换来今世的一次擦肩而过;前世一千次的擦肩而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遇;前世一千次的相遇,换来今世的一次相识;前世一千次的相识,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知;前世一千次的相知,换来今世的一次相爱。
修行是状态而非病态
张爱玲说,极端病态与极端觉悟的人终究不多,时代是这么的沉重,不容我们那么容易就大彻大悟。
林清玄《凡尘清唱》又云:我们微笑地面对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珍惜相遇的每一个因缘;我们清净内心的尘垢,我们提升自己走向超越……那每一个好的地方,好的心情,好的希望,都是佛堂!
慎独源于自律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最早是汉代人杨震所言,“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是古人自律的典范语;
独处的确是一种检验,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真正的感受。
人为什么活着?
我为什么而活着?罗素说,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这三种激情,就像飓风一样,在深深的苦海上,肆意地把我吹来吹去,吹到濒临绝望的边缘。
苦难、历练
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责任、担当
一个连自己也不爱的人,我敢断定他对于别人也是不会有多少价值的,他不可能有高质量的社会交往。一切交往的质量都取决于交往者本身的质量。唯有灵魂充实丰富的人,才可能有真正动人的爱情和友谊。
试想,一个连自己的睡眠、健康、谈吐、家庭都管控不好的人,何言对别人负责……
读书医愚
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
读书,让我即使没有富庶的生活,仍有富庶的生命,让我清贫至今也朴素至今,平凡至今也善良至今,渺小至今也强大至今。
读书,是为了遇见,遇见更好的人,遇见更好的是事,遇见更好的自己,读书了,你便在遇见美好的路上……
高贵就是不将就
其实,你永远不可能成为别人,时过境已迁,却还给别人以他自己的标准挑剔你的机会。一起陷在彼此的无意识里:有奴性,有虚荣,有贪婪,有冷漠,有无知。
人生四项基本原则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
朋友圈盛传“心灵鸡汤”,粗卑之人,总嫌“肉叫别人吃了”,加之“鸡汤”总归不是主食,是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