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个搞文字工作的小伙伴问我,像我们训练营这样每天打卡写文章,写什么内容的都有,没有观点输出,还要硬撩情绪,这样所谓的“写出我心”真的能有所提高吗?
我听完她的提问后,我的第一反应是:今天的作业主题有着落了。
是呀,我现在不怕写,但是我也怕写之无物,我也怕硬撩情绪,我更怕不能写出我心。
何为写出我心
写出我心这个词来源于娜塔莉·戈德堡的那本书,书的全称是《写出我心——普通人如何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在书中,作者将写作和修行结合,分享在写作中找到的驯服自己和释放心灵的方法。指导读者通过写作全面探讨自己的生命,重新注视生命的细节。
从这本书的目的可以看出,它更像是在教大家如何找到自我,而不是教大家如何提高书写技巧。所以我们的读写训练营并不同于那种30天教大家如何写出爆文的训练营,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更多的学会与自己对话,让自己接纳自己,让自己从书写走向疗愈,其更像是一个读写+禅修的过程,而不是一个读写作家的写作训练营。
为什么会言之无物
那为什么有的时候,我们的打卡会写什么内容的都有,看起来没有观点呢?其实,最大的原因可能是,每天日更,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会产生观点,有的时候仅仅只有感受而已。毕竟在70天的打卡周期中,如果要求每篇都有观点,每篇言之有物,对个人的知识储备其实还是蛮高的。对于我个人而言,我其实在第一个阶段的时候,也是奔着每天都要言之有物输出干货去的。但是我发现有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自身素材积累有限,而且日常没有养成输入的习惯,所以当自己的高标准与能力不匹配,会造成自身的焦虑,经常觉得角度不好就不写,或者拖延打卡。
这个现象我在第一阶段复盘的时候也反思过,如果真的没有东西可写的情况下,我是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必须有好的产出,还是应该先完成任务再说?作为一个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的人肯定是要求自己必须有好的产出的,但是对于一个资深拖延症患者而言,我清楚的知道,如果不完成任务就会让自己陷入反复自责却一动不动的窘境。所以先动起笔来最重要,而让提高自己的输出质量却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不能指望通过70天就解决来解决这个问题。而对我而言,70天能够解决的,是个人对写作的恐惧和畏难情绪,能达成这个目的,我想对于我这样的作文困难户而言就够了。
为什么硬撩情绪
说起来惭愧,其实,那不是硬撩情绪,那是真有情绪,只是文字水平弱,所以看起来像硬撩。所以,这也是我为什么支持先动笔的原因,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有到谈天赋的时候。很多的基本训练其实做的并不扎实,其实在这个方面,确实是需要去刻意练习然后提高利用细节描述来传递感情的能力,让情绪更加丰富和饱满的。比如,我写热,很多时候,我只知道热,但是我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样的细节描写来烘托出热的场景,这些其实都是需要去多学习和观察别人的写作词汇和技巧后加以练习,才能为自己所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能够更多的去结合刻意练习的部分会更好。
写出我心,比较强调的就是与内心的对话,把自己的情绪写出来。但是,很多人刚刚开始接触到这种训练的时候,其实对写出内心是比较抗拒的,就更别提让他能够通过流畅的文字写出来自己的所感所想了。这种情况,多见于初次接受这类训练的人。写出我心的方法期望练习者能够通过写作,让自己与自己的对话,让自己接受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顺利的流淌出来。很多时候,当一个人的情绪能够被顺利的表达出来时,即使是平铺直述,即使是不经过任何的修饰,也同样能起到打动人心的作用。
所以,至少在我这个深度拖延症+资深作文盲看来,写出我心对我个人写作能力的提升作用还是很大的,不知道你们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