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中医有一个习惯的认识,老中医才是好中医。但这个印象被傅弘狠狠地打破了。傅弘,中医五艺之一导引按蹻的传承人。
采访当天,他身着黑色T恤、牛仔裤,头戴发箍,一脸笑容,他才29岁,却已经成为身怀绝技的中医。
导引按蹻,是他掌握的独门绝技。这门绝技可上溯到《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的五种治疗方法之一,与针、灸、砭术、药齐名,鲜有人知。新中国成立后,这门医术由傅秦增先生传承下来。
傅先生曾为我国老一代领导人治病,也曾代表国家为几位外国领导人和其家属诊疗。晚年,傅先生为了导引按蹻的传承,开始收徒授艺。
傅弘是傅秦增先生的小儿子,也是他的徒弟之一。
难医的现代病导引按蹻轻松解决
《黄帝内经·素问》第十二篇《异法方宜论》讨论了中医的五种治疗方法:针、灸、砭术、导引按蹻、药。
这五种方法是因东、南、西、北、中五个不同地域的气候而产生的。其中,关于导引按蹻,原文是这样记载的:“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
山西晚报:导引按蹻这四个字怎么去理解?
傅弘:蹻字是中医的特有字,这里代指经络穴位。按蹻,就是点按经络穴位,并施以导引。现在新流行起来一个词,叫导引术。其实这个词很久之前就有了。导引术是一个自我修炼的体系,其目的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导引按蹻是“导经令通,引气令和”,通过点按穴位通畅经络,这还不够,还要平和气血、脏腑,最后让身体达到平衡健康。
山西晚报:针灸也是扎在穴位上,两者有什么不同?
傅弘:不管是针灸、艾灸还是吃中药,最终都是要入经络的。经络是我们最大的武器。经络就像一条条地铁线路,穴位就是地铁站,只有从地铁站口进去了,才能进入地铁,到达想去的地方。导引按蹻的手法是点按在穴位上,而且停留的时间比较长。经络对气和针的反应,是不同的,会有一些差别。另外,我们和现在很多“千人一方”的按摩不同,我们更多研究的是医理,从人体三百多个穴位中去点按最合适的那几个,而且会分补泻。
山西晚报:点按的时候要用力吗?
傅弘:不,要很轻,一个小时一直悬在那里。这个方法一开始是由很多有功夫的人去修行的,他们有足够的功力。随着对于医理理解的愈加深入,现在就算是普通人也可以用自身的能力,四两拨千斤,把疾病治愈。过去有很多医学大家,比如写《诸病源候论》的巢元方,导引按蹻是他们无师自通的方法,他们可以不用药和针,不滞于物只用手来治病。
10岁开窍高中学艺他心性成熟比一般孩子都早
在古医书里面,有写方剂的,有写针灸的,但是没有专门的一本书是写导引按蹻的。因为所有的医理是相通的,是融汇在整个中医体系里头的。导引按蹻无处不在,但你又找不到它。
山西晚报:你一开始就对导引按蹻很感兴趣?
傅弘:虽然这是我家祖传的技术,但父亲没强制过我学。不过,打从我记事起,每天的饭桌上,他总喜欢跟我聊,说今天遇到了一个什么病人,他是怎么治的。我也不理他,只是默默地吃饭。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问,什么是糖尿病啊?他就很高兴地跟我说起来。而且我发现,常有人来我家,特别开心地握着父亲的手一直说:谢谢,谢谢!他们都是父亲治好的病人。我想,这个事能让大家这么高兴,我将来也要做,也要让大家都开心。
山西晚报:那时候你多大?
傅弘:10岁。刚开始的时候,父亲跟我讲一些穴位,告诉我点按这个穴位会发生什么,能应对哪些简单的疾病。我把这方法用到了自己身上。小孩子容易灌风着凉,拉肚子是常事,我一拉肚子,就自己按后溪穴。
山西晚报:别的小孩回忆童年是玩耍打闹,你回忆起来就是各种穴位?
傅弘:呵呵,是。有时候肚子不舒服,按了这个穴位却没像以往那么好使,就问父亲怎么回事。他告诉我,这次肚子疼是因为吃肉吃多了,积食了,要按足三里穴,先泻后补才可以。慢慢地,我认识的穴位越来越多,医理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上高中后,看到身边有朋友参加工作,我忍不住想,以后我该做什么,有什么事是我能做好的?答案是导引按蹻。于是,在父亲的指引、教导下,我从《经络腧穴学》读起,一点点学习系统、全面的中医体系。伤寒、湿病、脏相学、五运六气……就好像形成了三维的几何图形,而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面都逐渐清晰、完整起来。
高二那年,我独自一人去了美国威斯康星州,进行文化交流学习。这一年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被“发配”到遥远的异国,什么事都得自己面对。有一次我发烧了,因为在美国看病很复杂,而我所在的地方又很偏僻,买药、看病都不方便,我决定自己给自己治。那天下午,当我用三个小时治好了发烧,起身站起来的时候,床上留下了一个汗湿的“人”字形……
山西晚报:在美国给外国人看病了吗?
傅弘:有一次,一个美国同学不舒服,我告诉他点按某个地方就能缓解,但他没有照做,而是反问我:Why?给他们解释经络、穴位很麻烦。这让我意识到,中医、导引按蹻的土壤在中国,也更加坚定了要回去学好这门技艺的决心。导引按蹻是与人为善的,不开刀、不吃药,轻轻点按穴位就能帮人摆脱疾病的痛楚和困扰,何乐而不为呢?
山西晚报:有没有想过,如果不做导引按蹻,你想做什么工作?
傅弘:坐在小格子间里,当一个小白领吧。之前我也打过工,我也常走出去,看看这个社会,看看大家是怎么认识中医的,怎么认识健康的,怎么认识生死的。
代师授业、开公司看病
年轻中医的想法别具一格
高中毕业后,傅弘天天跟着父亲,看他如何诊断、取穴、治疗,有问题随时提出疑惑。父亲教傅弘,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走的是传统的中医老路子。傅弘后来代师授业,遵循的也是父亲的方法。
传统中医看病,无非是在医院、药店、门诊坐诊,但在傅弘这里,却完全换了新天地。他和几位师弟妹成立了一家公司,中医开公司,听着很新鲜也颇现代,其实他们的内里,做的都是非常传统甚至古典的事。
他说,人的身体有一个自我调节机制,从理论上来讲,一切由自我产生出来的疾病,都能由自我还原回去。但这有一个限度,就像一个橡皮筋,拉开之后能弹回去,但如果你拉断了,弹不回去了。或者拉到一定程度,弹回去了也和之前不一样了。那么,当你没有办法自我还原的时候,就需要外界的帮助。导引按蹻就是帮人还原到一个原本的状态。所以,他认为,治病并不只是治症状,而是还原。
山西晚报:导引按蹻现在不只姓傅了。
傅弘:是的。父亲的第一个徒弟是我,我下面还有四位。
山西晚报:他们比起你的年龄如何?
傅弘:我们师兄弟四个,最大是1979年的,最小的是90后的小师妹。我1987年生,按年龄排老三。
山西晚报:能做导引按蹻传承人的条件是什么?
傅弘:首先是身体好。
山西晚报:要多好?
傅弘:要平衡。导引按蹻是运用经络调理气血的行为,那么施行导引按蹻的人,首先自己要平衡,所谓修身养性,身体好,不偏激,性情平和,才能冷静客观地去处理疾病,才能带给别人平和。古人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首要,自己心态平和了,才能为良相,为良医。
山西晚报:还有其他的考量吗?
傅弘:有,要心性纯良、意志坚定,要有一定的悟性。还有最重要、最核心的一点,识大体。
山西晚报:在这个浮躁的社会里,你和你的师弟妹们潜心研究古典中医,一个穴位按一两个小时一动不动,这和现在很多年轻人大把挥霍、享受青春的状态大相径庭。你们也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怎么就这么坐得住呢?
傅弘:其实,偶尔朋友过生日啊聚会什么的,我们也会出去玩,但不会把它作为常态。我们面对过来势汹汹的病,也面对过缠绵不去的病,也面对过飘忽不定、非常诡异的病,在生活中,其实也会碰到这样的事,这个事处理好了,那个事来了。但是,我们从大格局上去看待小格局,疾病或烦事都是很好解决的。
山西晚报:你有过情绪失控的时候吗?
傅弘:难免会有。有时候这和心性没有太大关系,而取决于生活给了你什么。它给了你一个巨大的刺激,你一定要有一个巨大的反馈。这是一个维持自己身体健康的过程,你所有的东西都压下来了,那最终可能自己也会被压出问题来。包括我的师弟妹,他们都很年轻,也是血气方刚,但从开始学习导引按蹻,跟在师父身边学艺,就在一点一点收敛自己的心性,维持好的心性。你面对疾病平和了,面对生活平和了,以后也会做到面对生死平和。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这是中医、导引按蹻教给我们的。
接任新掌门人 他的探索艰难却也笃定
2014年,父亲去世,导引按蹻的接力棒交到了傅弘的手里。
每个失去过至亲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好像天塌下来了一样。傅弘再怎么心平气和、沉着稳健,也花了很长时间平复心情。
现在,他慢慢走出来了。他说,虽然这两年来,自己做的很多事情都带着父亲的影子。但是,也正是“你的一举一动,都能有他的影子,你才能无时无刻地认识到,原来他在我的生活中,如此重要。”
山西晚报:怎么想到要在全国范围内收徒的?
傅弘:父亲一直到晚年,才收了我们这么几个徒弟。我希望能比他早一点,早一点把导引按蹻发扬出去,不可能只憋在我们一家手里。导引按蹻是大众的,是全人类的,有了这些师弟妹,他们就是第一步,是基石,是种子。在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导引按蹻,甚至以后可能会继续开枝散叶,发展出各种流派等等。这些都是我们乐意见到的。因为这说明有更多的人受益了,那么作为一门医术,这是它最好的环境。
山西晚报:父亲之前是很低调的,现在你这么高调地收徒,如果他在世的话,会同意吗?
傅弘:同意。这件事父亲是知道的,他希望导引按蹻能从我手里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知道,让更多的中国人从老祖先的智慧中受益。
山西晚报:将导引按蹻发扬光大是父亲给你的最后一个礼物。
傅弘:是的,有时候我给大家讲导引按蹻的时候,我会想到,如果父亲在的话,他会怎么说,他会怎么做,他会用什么方式告诉大家。不过,他是比我更含蓄的人,你问他十个问题,他八个问题的答案可能都是:识大体。但是,当你真正理解了这三个字,一切都能迎刃而解。
有时候,我也试图用一些我的思路、我这个年纪的人的思想,甚至用一些国际化的思维去考量。虽然这些思维未必每一次都合适,但这是我的尝试,是我作为导引按蹻的掌门人的一种探索。
每一个我这个年纪的人,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能过程中会撞很多南墙,但这是我们成长的过程。我在摸索,如何让导引按蹻更加符合这个社会,我要在保持它原汁原味的基础上,找到一条让更多的人接受它的路。
本文原载于山西晚报记者 王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