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走笔》
七月中旬,从咸阳出发,开车一路南下,开始了自己第一次长途自驾旅行。本打算第一站到长沙落脚,可刚过湖北随州,已到下午17时左右。随临时决定,在岳阳留宿,借机第二天去看看久负盛名的岳阳楼和洞庭湖。
从高速出口下来时已晚上七点多了,四周一片漆黑,不见半点城市的万家灯火。正疑惑间,突然而至的瓢泼大雨,似河水决口般从天而降,眼前顿时一片汪洋。长期生活在北方,第一次遇见这样的瀑雨,前方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只有前面的车尾灯的闪光,汽车前行时水的阻力加上水的浮力,疑似我们随车在水上漂移。心里不免有些害怕和担心,车子不会掉到洞庭湖吧?还好瀑雨只持续了二十几分钟就停了。进到城里才知道,高速路口离市区有十几公里的路程。我们赶快先找了个宾馆住下。
第二天早早起来,问了路线,开车直奔岳阳楼而去。
自己虽然对历史知识了解甚少,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却铭刻于心。特别是他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政治理想,他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物我两忘的文人品格,影响和激励了多少代知识分子和文人墨客。放眼现今社会的追名逐利和物欲橫流,每每读到这两句名言,怎不让我们这些现代人为之汗颜。
在我的心里,千里云烟的洞庭湖和俊美多姿的岳阳楼,就是人间一座心灵的驿站,让凡尘中的众生内心,在此得到片刻的安宁。岳阳楼如同一个美丽的少女,在洞庭湖的烟波里若隐若现,在湖水的倒影下,含情脉脉注视着四面八方的宾客;又似一位银发童颜、清风仙骨的长者,矗立在云雾环绕的洞庭湖边,迎接着远道而来的文人墨客,在此停留,抚琴弄诗。从岳阳楼上远望,千里洞庭湖水,在微风的荡漾下,清澈湛蓝。几多渔家船上的炊烟缈缈升起,慢慢汇入云烟雨波之中。
汽车到了停车场,也未见岳阳楼的身影。我们顺着洞庭湖边,想从远处欣赏一下岳阳楼的独特风骚,可高高的围墙挡住了我的视线。岳阳楼被严严实实锁在森严的围墙之内。站立在岸边远眺洞庭湖,混浊的湖水上面,灰蒙蒙一片,分不清哪是云、哪是烟。身后的公路上,车流如织,大门外的广场停满了汽车。车流加杂着人流,吵吵嚷嚷。
买票进到院内,感觉清静了许多,烦人的市井杂乱被挡在了墙外。正对大门的,是十几座历朝历代不同建筑风格的微缩的岳阳楼景观。面对文人墨客的圣地,这里的氛围和气息似乎唤起了我的情趣。沿着绿荫小径,闻着范仲淹当年的足迹,一路漫步走来,巍峨秀丽的岳阳楼展示在我的面前。面对此情此景,只想静静的停顿片刻,用内心去触摸范仲淹构思《岳阳楼记》时的情感脉动。可来来往往大呼小叫的游人,一个个摆首弄姿、照像留影,搅的我思绪全无。楼内上上下下的游客,没见有人能驻足片刻,细细品味古人的千古绝唱。
我由此产生了几多感慨,华夏大地上的殿堂楼宇数不胜数,可千百年来,唯有岳阳楼,因范仲淹而闻名于世,成就了它天下第一楼的美誉。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千千万万个慕名而来的游客,又有几个能让自己的心灵,在此得到洗涤和升华?
我也同那些俗世里的游人,用了不到两个小时,匆匆地游历了一下岳阳楼,就再次踏上征程,赶往下一个目的地长沙。
当天晚上,躺在宾馆的床上,想想刚刚离开不久的岳阳楼,在滤去现代人带来的杂吵后,心中圣殿般的岳阳楼,随着千古名篇《岳阳楼记》的绝唱,再一次鲜活了起来。只希望那里永远是一片净土,让芸芸众生的心,在以范仲淹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里得到片刻的安宁和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