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一些系统和应用在裸奔,也见过一些简单的应用设计了极其复杂的安全机制,不仅团队成员很难掌握,而且还影响到业务开发。所以我经常会想,什么样的网络请求才是合理的?
- 一个APP或者网站,怎么区分当前用户是谁呢?我可以在请求参数里附带UserID,通过UserID我可以知道返回什么样的数据或者展示什么样的内容。这时只要我在请求时修改一下UserID,就能看到其他用户的信息了,别笑,这样的系统确实存在,只在登录时确认了下UserID。
- 当然能犯这么低级错误的比较是少数,为了防止这种情况,有些系统每次请求都附带了用户名和密码(加密后的也可以直接使用),这样你不知道别人密码 ,很难冒充别人请求了,但是这种设计依然很差劲,即使你的用户名和密码是加密的,每天这么传来传去也不合适,传输过程中随便有人抓个包,拿到你的用户名和密码,就可以冒用你身份了,关键还要把用户名这么重要的东西存储的客户端。
- 于是有人更进一步,通过登录请求返回一个token,这个token有一个有效期,这样后面所有请求都通过传递token标识用户身份。虽然登录请求时依然要传递用户名密码,但是大部分情况下只需要传递token还是安全很多的,毕竟可以有很多token失效策略用来提高安全性。当然token可以像上面改UserID一样被暴力试出来,尤其是量级很大的应用,所以UserID+token比单纯token被试出概率低很多。目前很多应用都是采用这种方式,虽说可以被抓包,毕竟这个门槛还是很高的,当然前提是你不要轻易连接未知WIFI。
- 怎么可以不怕被抓包呢?有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给请求加一个验签,简单说就是每个请求都加一个签名用来证明是你发出的请求,而不是恶意第三方。最常见的一个方法就是根据请求的参数生成一个签名附带到请求中,那么即使有人抓包拿到了你的请求,他也很难冒充你去发请求,因为他不知道签名生成策略,而拦截到的签名,通常也都跟时间戳相关,所以也很难再继续使用。例如下面的截图,是哔哩哔哩APP的请求,如果你觉得现在你就可以自己直接发请求去拉他们数据,那只能说你图样图森破,仔细看一下它的url:http://api.live.bilibili.com/AppNewIndex/common?_device=android&appkey=1d8b6e7d45233436&build=505000&mobi_app=android&platform=android&scale=xxhdpi&ts=1495789431&sign=cb2bd248088aee941a0a8f5d75fbb091 看到后面那个sign=xxxx了么?这个就是延签,你不知道它的生成算法,你的所以请求它都不鸟你的。当然也可以把所有数据都加密,抓包抓到的就是一堆乱码。目前主流的网络请求基本都是采用这种策略。攻击者可以通过分析前端代码或者分析反编译后的客户端代码,获取加密或者生成验签的算法来破解这种安全方案。
- 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使用https,它能保证数据传输过程中实安全的。尽管有中间者攻击,但是只要客户端验证服务器证书,就可以很容易识破攻击者。浏览器默认可以验证CA签署的证书的,自签名或者攻击者的签名,浏览器会有安全警告。手机APP的话需要自己实现证书验证步骤。各方面来讲,https还是很安全的,目前各个大厂都在推https,如果说缺点的话,那就是可以通过抓包工具分析请求,上面说了可以防止中间者攻击,但是用户安装中间者证书并且信任它那就没办法了,并且通常场景https都是单向验证,那么如果接口设计不合理,攻击者就可以通过直接发送请求完成攻击。
- 根据上面分析,可以把5和4组合使用,达到类似于双向验证的效果来提高安全性。那么这种方案唯一的攻击入口就在于破解4中提到的加密算法。
- 前端代码通过混淆实现算法保护,android也是通过混淆对java代码进行保护,不过它的反射机制暴露了每一个Activity,给破解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所以为了提高安全性,很多Android开发者都把一些核心算法的实现放到lib.so中实现。放lib.so中就很安全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但是它把破解难度提高了很多,它是ELF文件格式,通过工具可以拿到汇编代码,尤其android中native方法名不能混淆,也暴露了默认C/C++实现的函数名。不少Android应用仅仅通过lib.so获取字符串方式隐藏加密密钥或者特殊code,这种方式破解难度就更低了,找到特殊关键字直接从汇编代码中搜索,更有甚者破解者直接写代码调用你的lib.so获取结果,可以看下面的截图,是默认JNI的例子生成的so反编译后的结果。为了再次提高安全等级,就出现了加壳技术。IOS程序就是加壳后的ELF文件,如上分析Android做了这么多工作才达到了IOS的安全程度,这也是为啥大家都说IOS难破解,当然加壳后也不是绝对安全,大家应该经常听到脱壳技术。梆梆和360都推出了针对Android的加固服务,但是很快就被安全爱好者脱壳并公布方法(当然它们肯定会推出新的加固方案),所以安全没有绝对的,就看你要做到什么地步了。下一篇我会按照上述思路实现一套网络数据安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