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课程】《终身成长》4-7章
【题目】被思维限定的学困生
【字数】1038
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该如何正确引导学生从固定型思维模式向成长型思维模式转化。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我分别从遇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如何解决三个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教学中常见问题
1、学生表现出的问题
(1)学生上课不回答问题,总是担心自己回答错误,缺乏自信心;
(2)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对成绩的关注远远的高于对学习过程的关注;
(3)对兴趣爱好的缺失,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2、问题概述:
这些问题在学困生上的表现尤为明显。曾经我们对各个年级和班级的优等生和学困生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1)大部分优等生无论是课程的学习,兴趣爱好得培养还是生活的做事方式,他们都会表现出特别优秀的一面。
(2)大部分学困生则表现出的是“一门课程差门门差的”特点,甚至兴趣爱好都表现比较缺失,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甚至家长好像都表现的不是特别的积极。
为此我们老师也感到困惑,并且尝试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去寻找原因,但好像也并不能完全的解释这个现象。通过阅读这本书,让我从更深层次了解到一些原因。
二、探究产生原因:
主要还是源于老师、家长和学生的固定型思维模式。
(1)教师带有批判性色彩去给孩子进行了定位,促使孩子觉得自己就是不如那些优等生,认为聪明和天赋很重要,自己不够聪明,没有能力。
(2)家长觉得自己孩子永远没有“别人家的孩子”优秀,不断地批评孩子,并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方式达成期望。
(3)孩子害怕犯错,家长和老师训斥,致使他们越长大反而越不敢表达,不敢去挑战,不愿承受失败。
三、如何解决问题?
1、给所有的孩子设立高标准,并创建一个充满信任、摒弃评判的学习氛围,也就是“我会教你”,而不是“你有没有能力”。
2、如何来达到高标准?即正确引导孩子面对挑战,培养他们热爱学习,自主思考。也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3、给予孩子成长的空间,掌握赞扬的方法,激励他们对知识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孩子们共同的努力,不断成长。
固定型思维模式决定你能用多长时间进入到一个专业领域,而成长型思维模式则决定你能在专业领域走多远。在教育行业也是这样的,固定型思维模式的老师不相信学生可以提高,所以也不尝试提高学生的能力,他们注重培养优等生,而放弃所谓的不聪明的学生。而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老师注重每个孩子的优势,培养他们热爱学习的能力。从老师的角度来说,不同的思维模式决定我们在教育中的深度。同时也希望,我自己能够不断地学习,不断成长,在教学中不断地培养孩子们的成长型思维,愿我们都有勇敢挑战的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