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今天的一吐为快模式。自己写的都是鸡毛蒜皮之事,写作技术含量也低,但还是要开启写的模式,知道自己的不知道,就要改善。现在基本都是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以此来锻炼自己的感受能力。
现在是下午六点二十,就在十分钟前,姐姐妹妹就发生争吵了。大概就是姐姐要求妹妹要扮演什么角色,妹妹不同意,她就要当老师。就这样发生纠纷,本来在天猫精灵听着音乐的,姐姐生气地拔掉了。爸爸回来,安抚妹妹,叫姐姐插上天猫精灵,给妹妹听歌。姐姐不服气,说了句什么,我忘记了。姐姐又不讲道理了,要爸爸洗被子,大概就是不能去她那里睡了。爸爸讲道理,现在下雨,洗了被子也干不了,发臭的。姐姐还是在叫嚷着,要洗被子。我走过去,抱起姐姐,来到电脑旁。告诉她,我在写日记,她想看哪篇,跟她读了一篇。我顺便借一个新闻,告诉姐姐,无论发生什么,都不要一个人赌气跑出去,这是很危险的行为。
“早安新网师”《聪明人的特征》有这样一条:“非常理性,他们并非没有情绪,但能觉察情绪而不被情绪左右。”我深受启发,我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平时,一听到她们吵闹,都是怒气升腾的。当然,今天也有多次成了情绪的奴隶。还是要重视情绪这方面的管理。
早上八点半到学校开一个党员会议,回来九点半这样。拖下地,十点钟。到十二点,有两个钟。下午三点起来,到六点,也有三个钟。今天五个钟,我做了什么呢?
重读一遍《社戏》,看了《呐喊》里的《狂人日记》、《药》、《孔乙己》,至多也就半个钟吧。看了微信公号三遍文章,很有收获,都是公号“微语文三人行”的:《<社戏>给我们呈现了怎样的民俗风情》解决了我在阅读中的很多疑惑;《双喜是个孩子王》全面分析双喜的性格特点:思维缜密、勇于担当、聪明机智、善解人意,读来不免敬佩作者对文字的细腻感知;《孩子的快乐》详细分析孩子们的快乐,也是非常精彩的。还读了《解读语文》两位名家对这篇课文的解读:钱理群先生的《读一读<社戏>全文》主张要读《社戏》全文(课文只是截取了一部分),把握整体结构,准确了解作者的写作旨意。他提出“把注意力集中于小说中的'我'在看戏过程中的心理反应,从而去窥见鲁迅精神世界的某一角落”。儿时的看戏,鲁迅“不再需要扮演任何角色”,“无拘无束地表现他的自然本色”,“我们就触摸到了一个轻松、舒展、自由的灵魂”,感受到“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的心灵的沉静与柔和。那夜的好戏,好豆,已成为某种生命状态、境界的象征:轻松而舒展,沉静而柔和,和谐而充满情趣。(课堂上也应带领学生从文字中感受、表达出来)“这正是鲁迅曾经有过并且心向往之的;同时也是鲁迅心灵世界的一个方面,却往往为人们所忽略。”,
孙绍振先生《杂文话语和抒情话语的统一》一文,重在从语言上分析文章。抓住文章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透过这一极端化的对比,透过这个主观心理感受去把握这篇文章的主旨。教材省略的两次看戏经历,“表现的重点,并不是戏园本身的演出质量,而是作者的情绪,用的是杂文笔调。”
现代散文中的一类,为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富有战斗性为其特点。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它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杂文具有战斗性,对于"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是"感应的神经""攻守的手足";杂文又有愉悦性,它使读者在笑声中愉快地和那些旧事物告别,获得美的精神享受。愉悦性伴随战斗性而生。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杂文的本质是论辩的,它有"论"的色彩。它以逻辑力量制服论敌,作者的最终目的是论是非,辨正误,揭示真理。然而,杂文的论辩是形象性的论辩。杂文的形象性,最主要的是"砭锢弊常取类型"。它虽然写的是"一鼻,一嘴,一毛",其"形象"却是可知可感的;把它们合起来读,不仅某一形象更加鲜明,而且可以从中看出"时代的眉目"。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幽默,是通过影射、讽喻、双关等修辞手法,在善意的微笑中,揭露生活中乖讹和不合情理之处。讽刺,是以含蓄的语言或夸张的手法,讥刺、嘲讽落后、黑暗的人或事。杂文笔法,就是以讽刺、幽默为主的笔法。杂文语言还要有文采,精练、别致,往往庄谐并用,骈散结合,妙趣横生,令人叫绝。此外,杂文还有一个特征:短小精悍。
“大量杂文手法的运用,和后面在农村看戏的优美诗情构成了对比。”鲁迅不愧是文学大师啊!如何感受理解这种抒情话语?“乐土”,“仙境”等,主要是那些写景的语言吧。思考:哪些是诗化语言?孙绍振老师总结:社戏之美,美在和大自然的美相融合的山水画似的境界上,美在令人过瘾的却是纯洁的小伙伴淳朴的人情。我在备课本上也概括到了:景色美、人情美、不过,“景色美”一词太单薄了,还是大师概括得精炼精准。
《社戏》也解读得七七八八了,接下来要重在确定内容,预设课堂,完整备课。
本来是想看下自己的效率有多低,一天五个钟只做了这么一点事情。一梳理,又重新总结了自己解读课文的收获。真是节外生枝啊。想用一句诗来形容这个收获,无奈没有想到,似乎呼之欲出,还是没有想到最贴切的。
今天效率低的主要原因是,时不时就会看下手机。浏览下微信,也和朋友聊下天。其实,这是我的一个主要毛病。最好的办法就是一不做二不休,把手机放到一边,专注做一件事情。并且,要有一个明确目标,要做到什么程度,而不是随心所欲,能做多少就做多少。
今天看到王弯弯老师的公号写的《开学第一周给家长的一封信》,非常用心的小学班主任。我也反思自己,我写不出这样的内容。似乎有很多顾忌,也不敢坦诚跟家长沟通,也不清楚要跟家长沟通什么。以后接新班级,一开始就要花一些心思,取得家长的信任,加强沟通。这个“花心思”,其实就是家校加强合作,助力孩子的腾飞。上个学期我荒废了,管理学生方面也没用心,家长这一块更是疏忽了。客观上,现在疫情,一般都是线上家长会,没有一个互动,家校沟通更少。当然,只要我想做,完全是可以忽略这个客观条件的。永远记住:办法总比困难多。不要为懒惰找借口。
用心用情,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实现自己价值的最大化。帮助学生,促使他们成为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
这样一篇“大杂烩”,教学,亲子,班主任工作,反思,很零散。我想,今后应该每天聚焦一个主题,关注一个最值得关注的,写精写深。“大杂烩”,面面俱到,宽泛粗浅,不利于思维的发展,也看不到现象的本质,难以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