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情况很多人并不太请得起心理医生也请不到合适的心理医生而转为自我调节
(1.医院心理科室的医生和具备心理咨询能力的医生首先是两码事
2.其次心理咨询本身从政策而言三甲医院进医保都寥寥可数
3.有执照的心理医生很多但医德如何对于病患的私人信息如何保护,不得而知尤其是关注组织合作之后其实个体的焦虑性反而会加剧并不见得是好事
3.再者对于好的心理咨询师如何分辨,即使有好的心理医生就一定可以治愈吗,也不是一件事)
4.市场价格混乱没有监管机制更没有专业性机构的兼容空间,医患之间的隔阂巨大,不是在于医患纠纷,确是真切发生在对于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的认识性差异上,更多的民众对于心理学认知可以毫不夸张的讲依旧停留在公元前。
5.贵得令人望而却步(300-800不等我指宁波地区 涉及中高症状群 催眠 EMDR等辅助疗法等价格更高1000-2000 注意咨询类服务均是按照小时或次数付费 箱庭式 催眠师 专家式。
而即便是专家每个人的纵深领域也各不相同 有亲子关系 婚姻咨询 职场抑郁 恐惧症 PTSD康复等等,但国内现阶段才刚刚起步……且价格乱七八糟,这也是很多人以此牟取暴利久了之后民众失去信心或是也没了想法)
引用阿尔法心理研究所的一篇留言:“网友:
不希望这样 社会对患者还是抱有恐惧唯恐避之不及的 教师领导对这些更加敏感 他们担心的仅仅是在学校自杀而已 个人亲身经历 一旦学校知晓这件事就会对学生施加莫大的压力 反倒让我病耻感加重 与学校社会格格不入 感觉真正需要解决的是社会对抑郁症的看待与认知 而不是像抓犯人一样一味的筛查 如果这样普遍筛查而不改变认知的话,我们这些抑郁症患者只会把自己缩得更紧 面具戴得更结实 去躲避社会特殊的目光
网友:
可以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这个是可以的。但是不能把心理健康的测试和筛选抑郁症的这个工作放到学生身上,这个我个人是不太赞成的。因为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他的情绪受环境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如果他测试或筛查的时候正是处在情绪当中,或者正是环境影响对他特别大的时候,这个时候可能就会给他界定成抑郁症了,这个对这个未成年人来说是非常大的影响,而且对于他的家庭也是会带来很大的影响。我在学校里面做这个工作时,感受特别深。很多同学都是在帮助之下走出了这个抑郁的困境。如果在医院里就给它界定成郁郁症了,他马上就抵触心理帮助了,因为他觉得自已是个病人,这反而不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心理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