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又读了《愿你和孩子把日子过成诗》,有一节标题最好的爱,是“我能看见你的感受”。里面有一个小情景:每次和先生聊天,他总喜欢低着头,或者,手里拿个玩具把玩。于是我需要一遍一遍地提醒他:“你看着我。”“你先把手里的东西放下,专心和我说话好吗?”“你看着我的眼睛啊。”提醒完,他会放下手中的东西,停下小动作,歉疚地看我一眼,然后重新进入聊天。
冯尘老师描述的这个情景我很熟悉。我与先生也是这样的。每次聊天的时候,他总在玩手机。刚才就这个问题,再次跟他探讨了一下。我问他:“为什么每次我说找你聊一下的时候,你都不好好听我说呢?你还在玩手机,或许开小差呢?”他说:“本来我在做我的事情,你非要我听你说话,那就是打断我了,出于对你的尊重,我会听你说,但是我又想做我的事情,我一时无法去平衡这两点,就会有抵触情绪。”我恍然大悟,原来如此。
其实,我找先生聊天。想让他放下手里的一切,认真听我说。这也许跟我的童年经历有关,小时候父母忙着干活,根本没空关注我,看见我的感受。直到结婚后,我希望先生能看见我的感受,关注我。而这在他看来却是打扰了他的私人空间,这点我要反思一下。
以前我经常和先生互动。现在我开始沉下心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做自己事情,而先生就会觉得我忽略了他,他也会寻求我的关注。希望我看见他的感受,他每次叫我,我就说:“等下,还没忙完。”他就沉默了,然后等我忙完进房间想跟他互动时,他却睡着了。这就导致我们很久没好好说说话了,趁今天看到这个点,就拿出来讨论了一下,发现之前想不明白的事情,现在都明白了。那就是在尊重彼此的私人空间同时,也要看见对方的感受。能掌握一个平衡点就好,在他需要的时候关注他,在我需要的时候看见我。
这几天在追姚晨的新剧《都挺好》,她饰演女主角苏明玉。她出生于苏州的一户普通人家,母亲是护士长,父亲我图书馆当勤杂工,她有两个哥哥,一家五口人。
母亲当家做主,重男轻女,母亲不待见她,懦弱的父亲也保护不了她。清晨吃早餐,两个哥哥是火腿加鸡蛋,她只有一碗泡饭;哥哥们喝牛奶果汁,她就是一杯白开水。
大哥专心读书不问世事,二哥就靠嘴巴哄母亲,什么也不用干,她就必须承担家务,常常因迟到被罚站,成为同学们的笑柄。甚至在高三时,苏明玉还被逼着洗二哥从学校带回来的脏衣服。
但最令人伤心的是苏明玉的心愿是上清华大学。可母亲为了大哥出国留学,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苏明玉的房间,又以没钱为理由,强逼着女儿读了免费师范。
无奈之下,她只好去读师范,可到了大二时,二哥谈了女朋友,准备结婚。母亲又毫不犹豫地卖了一间房,不仅帮二哥出了首付,还包了装修。当她跑去跟母亲对质的时候,母亲说:“苏明玉,你是个女孩,你怎么能跟你两个哥哥比呢?你是女孩,将来要嫁人。”
我们看到苏明玉是恨母亲的,她一直被忽视。她也恨父亲,他一直假装看不见她的感受。这些都是导致她跟家人决裂的因素。父母甚至发了毒誓,立了字据,就是说:“将来他们就算老死,也不需要她养老送终。苏家的事情和苏明玉再无半点关系。”长大后的苏明玉,为了保护自己,表面上对母亲的死漠不关心,自己却独自哭泣。她很渴望家庭温暖,希望她的感受被看见。
所以通过这个例子,我们能真实的感受到最好的爱,是“我能看见你的感受”。对于孩子而言,如果从小不看见他/她的感受。等长大后就再也弥补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