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读到了第三天,已经不像前两天那样逐字逐句的读了,发现很多内容枯燥啰嗦,于是只挑重点的开始跳读,重点内容和笔记还是一样的摘抄。
其实,我认为要想真的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受益,是需要一点点自己消化的,总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吧,所以我觉得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其实还应该穿插着阅读别的书,去运用自己在本书中学到的方法、步骤和规则,去感受和实践,这样才能加深理解、灵活运用。但是一周的时间却不允许做到这么多,所以这次的初读也只能是读个大概,待到有时间读别的书的时候,再去逐步运用。
仔细回想起自己读过的书,会发现自己在不经意间其实也运用到了本书中所说的一些方法,比如,我在读《红楼梦》的时候,第一次读是在上高中的时候,从书店买来厚厚的一本精装版,刚翻开就被吓住了,这么厚一本。但是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这么出名的一本书,再怎么也要鼓起勇气读下去啊。刚开始读的时候,只是为了完成自己给自己的硬性任务,每天硬着头皮读一点,遇到一些晦涩的部分,只要不影响整个故事的连续性,就直接跳过去,读了一两个月才读完,放下书的那一刻,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脑海里也有了关于整本书的一个概念,知道这本书是一部背景为清朝的长篇小说,通过书中的主要人物活动、家庭日常叙写了清代一个封建贵族家庭--贾府的兴衰,展示清朝封建社会的面貌。对书中的主要人物有了大概了解。后来读第二遍的时候,就开始了检视阅读,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读,对于人物刻画部分、情节矛盾突出的地方以及文中作出注解的地方,会重点分析,甚至会对书中出现的好诗好词作出笔记和分析。
以上阅读感受只是从基础阅读慢慢过渡到了分析阅读的初步阶段,要进入更高层次的阅读,还需要学习和实践,还需要从《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获取好的方法。
昨天读到了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有四个规则。
今天到了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第三个阶段。
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1.诠释作者使用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2.从最重要的句子中抓出作者的重要主旨。
3.找出作者的论述,重新架构这些论述的前因后果,以明白作者的主张。
4.确定作者已经解决的问题,哪些没有解决,哪些是他知道没有解决的问题。
这一部分内容在我们小时候上语文课的时候都有所接触,只是我们那个时候对此没有深刻感受。犹记得在小学语文课上,每学习一篇新课文,老师都会让我们找出文中的关键字或者关键词,并且标注出来,随后会让我们给整篇文章分段、分层,一般都是划分为三个部分,总-分-总的结构,再然后会给每一部分概括大意,最后要对整篇文章的主旨和中心思想作出概括,说明文和议论文就会概括出作者探讨和想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阅读步骤是不是完全跟分析阅读的第二个阶段一模一样呢?只是从读文章扩大到了读书,但却是异曲同工。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智慧礼仪评论规则:
1.在你读懂了的情况下再评论。
2.理性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无理辩驳。
3.尊重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4.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5.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6.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7.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不完整。
这部分的内容就更上一个层次了,要对所读的书作出评论,这就需要首先读完这本书,并读懂这本书,其次要对作者的写作手法、理论依据、表达方法等各方面作出分析,如此才能作出评判。所以我从来都没有写过书评,最多也只是写写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即使我是学中文的,但我想自己的知识储备和逻辑分析都没有到达那个水平,不敢妄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