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班级里他们表现平平,似乎不需要特殊的表扬,也没什么值得批评。在学生堆儿里没人佩服他们,但他们随和安静不惹事儿。至于成绩,大多在榜单中部或者中上游“晃悠”,不突出也不“拖后腿”。在家里,父母感觉孩子乖巧懂事,不太用操心,所以也就不用太费心。他们就是一群容易被忽视的“中等生”。
女孩,初三,学习成绩班级中偏上,平凡但乖巧,是个让老师和家长省心的孩子。可是突然有一天,她告诉妈妈不愿意上学,没有先兆,没有意外事件。孩子愿意求助心理老师。
和孩子交流得知,她感觉自己在班级没有朋友,本来感觉和同桌关系还可以,可是教室的座位是定期轮换的,离开了,原来的同桌就不和自己玩了,她自觉对别人很好,可是对方不领情,慢慢的疏远了自己。女孩一直坚持学习古典音乐,最得意最自豪的事情是随着乐队参加香港的一个演出活动,会考前,无论作业有多多,她都一直坚持参加乐队活动。女孩也暗暗喜欢一个乐队的学哥,但是从来没敢表达,学哥毕业了,在校园里再也看不见他了,女孩很伤感。女孩爸爸是军人,很少有机会回家,即使回家也是和妈妈有说不完的话,顾不上自己,感觉爸妈在撒狗粮,虐自己。
和妈妈交流得知,妈妈从小对孩子要求高,自己一个人忙于工作,很累,每次孩子回家没有时间打理孩子,甚至看见孩子做的不好会发火,孩子经常说妈妈对别的孩子比对自己好。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特别的时期,敏感、细腻,情绪不稳定,需要自我认同和情感支持。他们非常在乎自我评价,希望探讨生命的价值。如果长期缺乏自我认同,对敏感年龄的孩子来说着实是一种打击。女孩告诉我,他在班级没有存在感,她不喜欢上学,但是她很愿意曲乐队训练,因为这里有自己的价值。孩子的问题一般在小学期处于潜伏状态,青春期表现出来。
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除了“两头”的孩子,也要多关注那些平凡的孩子,他们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多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多和他们聊聊天,多倾听他们,多肯定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