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自制力的培养,作者从对比美国的教养理念与亚洲教养理念出发,给出了启示。
美国父母大多不强调学习成绩,他们认为重要的是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学习是乐趣而不是任务,同时他们还重点关注如何提高孩子的自尊这个概念。自尊心是一个人在家庭、团体和伙伴中经常处于受尊重的地位,因而产生自豪感、优越感,形成稳定的情绪倾向和性格特征。但比尔.盖茨曾说:“在你强调自尊之前,社会要求你首先要有所成就。在没有成就之前就强调自尊,就等于盲目自大。”
在美国社会在教育上推崇自尊运动几十年以后,美国心理科学学会展开了对自尊运动效果的研究,有证据表明,全美学生的自尊提高了但成绩下降了,他们做得更差了,感觉却更好了。作者在自己的研究中也观察到一个令人迷惑不解的现象,有些人,像职业杀手和系列强奸犯,事情做得真的很糟,自尊却高的惊人。研究表明年轻美国人的自恋水平也上升了很多。教授经常抱怨说,现在的学生觉得有权不好好学习就得到好成绩,雇主报告说,很多年轻员工希望不努力工作就迅速晋升到最高层。自恋水平广泛提高的人群是自尊运动教养出来的问题儿童。尽管有证据表明它并没有让孩子变得更优秀,但大多父母和教育者仍然着迷于自尊运动。
而年轻的亚裔美国人却没有在自恋水平上呈现上升趋势。最主要原因是他们的父母尽管受到美国自尊运动的影响,但是更受亚洲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的文化特别强调,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华裔美国父母根据孔子的教育理念——既治又爱,培养自制力。
心理科学学会评审小组在孩子教养上给予结论就是:忘掉自尊,关注自制。
那么如何来帮助孩子培养自制呢?书中引用了德布保姆和三胞胎的故事告诉我们,首先父母必须学会如何先控制好自己再来控制孩子,父母需强调严格的纪律,父母需花时间留意孩子行为,给予恰当的奖励和惩罚。这里作者强调了惩罚三个方面的基准:严厉性、及时性和一致性。严厉性,不是严厉的惩罚而是严格的纪律;及时性是最重要的,拖得越久孩子就越有可能忘记自己因何受罚;一致性是最难的,从孩子的角度看同样的错误,家长的态度却前后不一致,会让他们觉得迷惑,不公平,学会择机犯事。
父母有了准备后,便可以冷静、一致的来约束孩子。首先还是从设目标和定标准开始。对儿童需要清晰的孩子能理解规矩,明确违反规矩要承担责任。对于青少年,父母面临着自制力还是小孩子水平而欲望和冲动却达到了成人水平的问题,这需要把孩子当成准成年人看待的同时,提供严格的外部控制,制定规则时,给予孩子发言权,参与制定规则。第二步就是行为监控。有研究表明,孩子被监督的越多,就越有机会培养自制力。父母的监督可以减少犯罪。
最后一点作者讲到游戏问题。游戏开发者在开发游戏时,其实提炼了自我控制的基本步骤:设置清晰的、可实现的目标,给予及时反馈,提供足够的奖励,让玩家经常练习、持续改进。父母应该利用这一点去思考自己态度,摸索监督的方法,而不是一边倒的抵制。书中介绍现实有些前卫人士提倡把生活“游戏化”,把这些技术,像设立“关卡”,允许“升级”加以改造,用于学校,职场和虚拟团队,尝试让人们玩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