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小的时候经常被人夸聪明、机灵。面对新问题,都能很快领悟,并应对自如。
比如多年前,我们几个小伙伴被领到纺织厂细砂车间学习接线头。对初学者来说,这是件极不简单的事。要在高速运转的锭子上,快速把细砂管拔出来,找出断线的地方,挂上钢丝圈,导短纱钩,再用特定的指法和方法,以最快的速度接到罗拉的上。
很多伙伴因为操作不当而弄伤手,有的学上好几天还学不会。而我在看过几遍师傅的演示后,很快就学会了这项复杂的技术活。大家都用崇拜的眼神看我,师傅们都夸我聪明、机灵。
所以我也一直认为自己聪明,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别人一个月领悟到的,我一般几天天就会了。并且我脑子活泛,能做到举一反三,见微知著。我一直天赋论的忠实支持者,后天的努力所能达到的高度微乎其微。
少不更事的年岁,被人夸聪明,是件很值得洋洋得意的事。慢慢的会在心中形成一种观点:我天生就比别人强,别人脑子笨,再怎么努力都不会超过我。如果在某个问题上,别人做的比我好,是因为他们比我聪明,而不是我努力不够。
“我很聪明”这种观点让我在日后的学习及成长过程中陷入僵局。因为自持天赋异禀,我不太相信勤能补拙,笨鸟先飞等言论,认为只有不聪明的人才迫不得已选择的方式。
我做事情很容易浅尝辄止,觉得自己已经会了,便不再潜心研究,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流于皮毛。而且我不敢接受太难的挑战,害怕不能成功解决,别人就不认为我聪明了。相对于把事情做好,我更看重我在别人眼里是聪明的形象。
我一直都怀着沾沾自喜的心情,“聪明”的施展着我的聪明,直到今天我看到了Dr.魏在得到专栏《家庭教育宝典》里提到,夸孩子聪明,是个很大的坑,对孩子性格塑造,学习能力都带来很大的影响。
(2)
相信天赋,认为智力、能力及品质先天决定,这是固定型心智模式。于此相对的,是成长型心智模式:虽有先天成份,到可以通过努力和练习改变。
这两种心智模式有什么不同呢?面对生活中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能轻易的分出两种不同态度来。一种是屡败屡战,不断努力,持之以恒,最终战胜问题。另一种则是轻易地放弃,不敢迎接挑战,从不会下狠功夫死磕自己。
Dr魏认为,常被夸聪明的孩子相比较被夸努力的孩子,容易出现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个是,被夸聪明的孩子会躲避挑战,而被夸努力的孩子更愿意选择挑战。因为孩子如果在任务完成之后被夸聪明,他就会觉得聪明是更重要的事,要是选择了难题失败了,别人不就会觉得他不聪明了吗?所以他就会倾向于选择更简单的任务。相反,对于那些被表扬努力的孩子,他会认为别人更看重他的努力,越难的任务就越能表现他的努力程度。
第二个不同是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容易放弃。因为他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就会认为是自己聪明程度不够,但是自己又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变得更聪明,所以就只能放弃了。但被夸努力的孩子就会认为这道题解不出来是自己还不够努力。脑科学的研究也表明,固定型心智的孩子,面对错误时,大脑几乎没有什么活动;而成长型心智的孩子,他们的大脑在高速运转,积极应对错误,从中持续学习。
第三个不同是,在最终被困难打败后,被夸聪明的孩子更可能谎报成绩。因为他们最想要的,是维护自己聪明的形象。但是被夸努力的孩子就没有这个心理负担,因为他们更看重努力的过程,只要努力过就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所以你看,夸孩子可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如果表扬得当,能帮助孩子形成积极的成长型心智,但如果夸奖不当,会让孩子抵触失败,害怕挑战,轻易放弃。那父母应该怎么正确地夸奖孩子呢?
Dr.魏总结说,首先,要表扬努力,而不是聪明。夸他聪明并不能让他变得更加聪明,只会让他躲避挑战、轻易放弃,甚至把时间都花在表现得更聪明的表面功夫上。但努力可以自己控制,如果他觉得成就是来自于努力,就会觉得自己能控制自己的命运,就会主动地去学习、去取得成就。
其次,要表扬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给孩子做数学题,不要先急着告诉他对了多少道,而是要先表扬他做题的方法和过程,要让孩子感觉到,学习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孩子遇到挑战时,提醒孩子把重点放在跟困难搏斗的过程上,就是在培养他的成长型心智。
最后就是要表扬成长,而不是表现。你要表扬孩子的进步和成长,而不是这次任务中的分数或者表现。比如Dr.魏在表扬孩子弹钢琴时,就不会说“你这首曲子弹得真棒”而是表扬“上次你有个地方没弹好,但这次这个漏洞补上了,这个进步很好”,这样就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进步的过程中了,这样表扬是因为你要告诉孩子你在乎的、关注的,并不是孩子一时的表现,而是帮她建立起从错误中学习和成长的习惯,这才是真正关系到她一生成长的关键。
以上就是Dr.魏关于如何正确夸奖孩子的分享,供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