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把大脑维持在一个高速运转的状态,要随时随地处理面对的状况,期望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给出最快的反应~不能错
这应该是大多数奋战在一线城市,或者奋战在各行各业岗位第一线的伙伴们最常保持的一种状态~也因为长时间绷紧,以至于很多时候没有办法静下来,在急速中被“急”的感觉带着跑~
而我自己,很多次跟父母亲人谈话,总是习惯在听到一个疑似跟自己不同的观点时拔高音量撸起袖子,迅速进入一副“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斗鸡状态~也因此获得很多标签,“尖锐”“粗暴”“任性”,现在回头看,何尝不是因为“急”~急于表现自己,急于“赢”,所以在生活中扮演了一个“打地鼠”的游戏者身份,执着于赢,所以每当有地鼠冒头就迫不及待砸过去,也因为过于“急”,没看清就挥起锤子,结果就会砸错或者砸不到~正如父母在提起一个话头,还没展开,就想当然的开始“解释”(父母定义为“顶嘴”),结果双方就像“斗鸡”一样争得脸红脖子粗的,更搞笑的是最后发现其实观点是一致的,最后又因为拉不下脸来道歉讪讪走开(其实内心后悔得要死)~好好的“爱”拖成“疚”,最后演变成“陌”……
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做事情就不能慢一点~慢一点会输么,会死么?越来越意识到,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人开始赶进度,结婚生孩子,买车买房,可以说“带着压力提前进入老年生活”,可是当一切真的都安排安顿好的时候,内心一片荒芜~“急”不是个别人的典型症状,而是情绪世界的一片瘟疫,易感染易传播易半死不活~
亲爱的,慢一点,没有关系,不会死~晚一点结婚晚一点生孩子,晚一点买车晚一点买房都没关系,不要被推着往前走,要看清生命的真相。不是结了婚生了孩子,拥有车拥有房,人生就一帆风顺,得偿所愿了,你该面对的还是要面对,该经历的还是要经历~正如你早餐要吃三个包子一碗面才能吃饱,你按什么方式吃,最终都要吃完才会饱,那先吃包子先吃面条都可以~殊途同归呀
因为舅爷爷的去世,一家人兵荒马乱,姑姑告诉我奶奶特别伤心特别难过,要我多安慰。我看到了姑姑话语背后的担忧,不仅仅是对奶奶,还有长辈一个个离开那种失去的恐惧……在跟奶奶的对话中,我没有安慰奶奶,只是默默的告诉她,我们都在她身边,我们需要她,我们爱她,奶奶说出了对于娘家亲人的离世的悲伤,我看到对于死亡的恐惧,还有一种因为儿女不在身边“兔死狐悲”的感同身受,所以她宁愿自己一个人在老宅呆着,也不给任何人“添麻烦”……看到这些,我庆幸我没有在一开始巴拉巴拉说“奶奶,你为什么要一个人呆着啊,你不知道我们都很担心么”。慢一点,好好听,用心看,爱无处不在……
亲爱的~慢一点,不要因为着急往前走错过路边小花的生长,正如家长不要因为忙着挣钱买车买房错过孩子的成长……爱,陪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