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机器人,不得不提及一个名字那就是享有“机器人之父”美誉的恩格尔伯格,他于1959年研制出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具有里程碑性质的意义。此后机器人更是衍生出了更多的类型:操作型机器人,程控型机器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数控型机器人,感觉控制型机器人,适应控制型机器人,学习控制型机器人,智能机器人。涉足于社会的方方面面,对社会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人和社会都是要进化,只有进化才能不断进步和完善。人会越来越聪明,正如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终将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机器人最终的完成体是智能机器人,而人工智能的兴起必将引领智能机器人的长足发展。这是一种混合型的技术,而机器人作为最耀眼的明星,必将成为优先发展的对象。而文化产业的高度发展也是一个必走的强国之路。当自然资源和能源被充分开发利用起来的时候,文化产业的兴起必将助推科技和文明的进步。文化是一个民族文明的符号,是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的沉淀和智慧。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充分的振兴,更能显示出一个大国应有的底蕴和风范。
人工智能,是一门边沿学科,属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交叉。研究方向主要是技术层次的提升,人类终将迎来人工智能的时代。现实与虚拟的融合,地面与空间的结合。服务型社会的改革,精神层面的享受更进一步。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当然也是利大于弊,如能更好的规避弊端,这也是一个需要长久伴随并解决的问题源。正如世界上第一个获得国籍的机器人的索菲娅,曾经说过的那些话,难道不也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吗?一旦机器人有了自我意识,就会有抵抗的情绪和动力。高度智能的背后,究竟应该是智力的的无上限,还是情商的无上限。当天平的一端出现倾斜时,付出的制衡的砝码又是什么?道德,法律,人性等各方面的协调,共同进步和完善理当首当其冲,与时俱进。
文学,应当是一种严肃对待的艺术,它不应该娱乐化和太过于功利化。在这娱乐至上的年代,娱乐业的蓬勃发展,然而暴露出的种种丑态和不和谐性,莫不使人们感到文化的重度娱乐化。作品所传递的普世价值观念,又岂能通过几十集的剧情表现出来。真正去了解一个人,了解一部作品,必须去阅读。就像好的文学作品是读出来的,不是演出来。演出来的那是电影艺术,如若没有扎实的哲学思想和对生活层面的拷问,拍出来的作品是没有恒久的生命力和价值导向的。只有摆脱功利的阅读,这才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心与心的交流。纵观中国文学界,敢于直言文学娱乐化弊端的,不是没有,而是太少了。也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那种敢为天下先的担当,又该有谁来扛起这面大旗呢?相较于美国,中国文化产业所占GDP的份额,相差甚远。不过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的立法和完善,中国已经处于追赶的阶段,不过因为人口基数的问题,这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我国的文化底蕴,已经决定了文化所能够达到的高度,不自卑,不高傲,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不悔恨昨天,做好今天,期待明天,在即将到来的大时代的洪流中,劈波斩浪,完成对自我理想的追求。满怀生活的热情和希望,去迎接崭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