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有一个特别有意思却始终没有固定答案的命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更多的思考都集中于最后一个问题上。
这个问题,对于即将与世界告别的人而言,有了答案,只因结局已定,喜怒哀乐,一生纵享。而对现处于刚成年不久的我们来说,似乎遥遥无期,总找不到答案,即使今天给了自己答案,明日呢!又可笑的将自己既定的答案抹去,胡乱的给自己编个理由:"我还小,这不适合我。""人生这么长,着急什么。""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可是……没钱,算了吧!"诸如此类。或许不是自己无毅力,无坚持,而是从一开始构成命题的条件本就不对,前提错了,程序怎么能正确运行,何况还要奢求结果呢!
自始,我们都忽略了一个最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独立。或许有的人会说,这多简单啊!我从小就很独立。可试问:你的独立,表现在那些方面?会自己吃饭,会自己洗衣,还是会熟练的在众多物品中挑选出今年最上档次的奢侈品。显然,不用说都知道的答案。
真正的独立,是自我意识与各种生存能力的强大。可以自我判断,何为真伪;可以自我调节,喜怒随收;可以自我生活,吃喝住宿,经济独立。这对于我们来说,都明白的理,简单即悟。可真正做起来,却步步受挫。更甚连自己都无法对某件事情做出肯定的判断与选择。最简单的说法就是会说而做不到,会做而不会选。这也就是前面所说连前提条件都够不到的原因,抑或说是一个半成的设定。
就比如说,高考志愿的填报,真正去了自己喜欢的学校,喜欢的专业有多少人,很多都与自己初衷相距甚远。原因又有N多个:父母选的,分不够等等。归根结底,还是自己不够独立,如果有一个足够独立与强大的内心,又怎么会让自己的选择权落在父母的手里,你完全可以自己决定方向,而留给父母的应该是坚定,让他们足够信任你的选择。另外就是你能力的独立与强大,如果你的分数足够高,何惧选择,何悔当初。
年芳已经二十,那些小孩子的炫耀与自我良好,该收一收了,用一句常说的话"我们长大了。"就必须加强独立与自主。人生不是跳跳床,一下子也蹦不高,从现在起,悲伤自愈,疼痛自忍,挫折自砍。一步一步做好当下,自思量,自处理。跌过,痛过,爬起来,一次次重复,才会无惧风雨,那些想要的东西,想去的地方,想成为的自己,才会渐渐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