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子曰:“武王、周公,其达孝矣乎。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庙,陈其宗器,设其裳衣,荐其时食。”
【译文】孔子说:“周武王和周公,是天下人通认为孝的人啊!这种孝,是善于继承先人的遗志,善于遵循先人未完成的功业。每逢春秋祭祀的时节,整修祖庙,陈列祭祀器具,摆设先人的衣裳,进献祭祀应时的食品。”
【理解】武王灭商,周公定礼,经过两人的努力,保证了大周时期现在和将来都好(达孝)。孝,有两方面的核心内容;一是从祖先那找出对将来有好处的,能发扬光大的。二是要学会从社会环境需求角度,针对性的解决具体问题。要想做到“继人之志”就让后靠们普遍习惯于维护和发扬家族整体的优良传统,最好且直接的办法就是让大家习惯于祭祖之礼。前辈的生活是我们最熟悉的,我们要根据当前客观需要进行扬弃。时不时想想前辈的衣食住行,看看有什么可以发扬光大,这是祭祖之礼的原理。也须后靠们修整祖庙 保持干净 整洁。进献祭祀应时的食材。
节日是一个民族约定俗称的传统,是集中释放和表达某种情感的自我平衡机制,是祖先留给后人的一种自我调试的智慧。 祭祖,旨在释放和表达对已经逝去的亲人和先祖的思念、敬意和祈祷,通过约定俗成的仪式,在内心深处与自己的祖先建立起心理能量的链接,达到自我催眠和自我暗示的效果,从而强化自已的内心和增强家族的凝聚力。孔子一生“不语怪力乱神”、“敬鬼神而远之”但他仍然主张“祭神如神在”。祭祀活动的核心在于内心的肃穆和虔诚,心诚则灵。祭祖,是一种自我调试的智慧和自我平衡的心理机制,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自我催眠和自我暗示的效果,其关键点在于诚,做任何事情都一样。《康诰》日: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不远矣。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也。
【陪孩子长大】重视孩子的需要
家、父母对于孩子来说意味着什么,被爱与接纳。这应该是最重要的。家长总以为打骂孩子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让他们成长得更快。但其实这种观念是很主观片面的。这样只会让孩子丧失自信,为了追求父母的一致性认同,而忽视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每一次打骂都会让他们会觉得自己当时是不被父母所爱的。打骂就像是捆在孩子身上的线,当线缠绕过多就变成了绳子,束缚住了孩子,让孩子再也无法正常的健康的成长。
所以,孩子不要轻易打骂。更不要轻易的对孩子的性格做评价,对于性格不过多批评,也不过多赞美。因为这样会造成孩子的双重束缚。比如批评孩子的性格不开朗,孩子往往就会变得越来越内向。如果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孩子觉得夸奖不那么“值钱”。夸奖是一门心理技术。夸奖不只是言语的夸奖,更多是表现出美好的态度。对孩子的认同、包容、信任、对孩子的存在感感到幸福等等一些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爱的方式。
有时候父母喜欢说:“孩子你必须好好学习”。虽然是表达关心和监督,态度上却让孩子读到“如果你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不喜欢你”,那么,学习在本身的意义之外,有了更多的意义与压力,孩子对学习厌烦就会是早晚的事。父母无条件地接纳孩子,不管他聪明也好,愚笨也罢,都无条件接纳,孩子就会按照天赋的能力顺利发展,甚至会比别的孩子更有创造力和自我感。所以,接纳、欣赏孩子比言语的夸要好,夸是寻求孩子与父母价值挂念的一致,接纳、欣赏可以存在双方的价值差异。语言上的表达会给孩子误解与错觉,接纳他、信任他的态度是不容易被曲解的。
作为孩子来说,要理解父母的打骂只是一种对自己爱的表现,只是超出了理智而已。同时也不要太在意父母的批评,不要因批评而去自我否定。
【感恩】今天是自己的农历30岁生日,我邀请了在桂林的好朋友们一起度过了一场难忘的生日聚会。感谢各位挚友真的是在百忙之中抽空参加。排骨跟公司请了假,翔宇也把给小朋友上的钢琴课给改期了。十多年,二十多年的情谊真的很难得,也值得珍惜。当然,像彭彭猪猪认识虽然只有两三年,小熊和开元认识只有两三个月,你们的感情同等重要。越长大越觉得,一个人的感情真的很有限,我不再像以前那样过于在意别人的看法,为取悦别人而活,30岁之后的我,更多的是将为自己而努力。我会把感情放在那些最值得我付出的地方,父母、爱人、亲友。我会把精力放在最值得努力的地方,学习、工作,然后不断的提升自己。争取把生活的每一天都过得精彩,即便生活中的总会有些风雨,但我相信心中有爱那么一切都能解决!
如果文章有不足之处,请您及时指正,如果您喜欢,请给予点赞鼓励或打赏。我会将这些善款替您布施给希望小学!感恩有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