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课程主要讲解了一些实用的工具,高老师听口音好像是北京人,是我喜欢的那种声音,于是,就是我一直不提倡的“不要因为对老师的好恶而学好或学不好一门课”,我今天听得很认真呐~哈哈。
我们接到第一项任务是组内合作完成一幅拼图,我们组速度很快,比冠军仅仅慢了一小会。从这个事例中,老师帮我们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三大关键要素:方法,合作和经验,于是就有了解决问题的G4模型:问题界定,原因分析,方案确定,预案确定。在这里,界定问题,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却是最困难的一步。这里有界定问题的5大步骤:
高老师给我们举例说明,还让我们小组内,两两一组进行练习,但是这个练习我和我的队友进展得并不顺利,我们都没能挖掘到最根本的问题。界定问题不能写成简单的陈述句,而且要去找的问题是在现象事实背后的问题,可以说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另外,我发现,这几次的课上,在遇到类似两人对话沟通解决问题的时候,老师给予我们的方法都接近不要直接用自己的经验给对方答案或参考,也不能引导对方的思路,而是应该引起对方的思考,让他自己找出问题所在,然后解决问题,想到行动方案。这是很重要的,对于咨询者,他应该逐渐可以独立思考,自己寻找答案,对于被咨询者,只能作为一个旁观的引路人,不能把自己放在问题中。
今天的一大收获是对“元认知”概念的理解,我一向对这种新概念感兴趣:思考自己的思维过程,也就是想办法从自己身上跳脱出来,以第三者视角去分析自己的思考过程。这个是很难做到的,人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老师给我们提供了三种方法:冥想,兴趣和反思。打算近期开始实施看看。
课程最后我们做的评估分析法也很有意思,分为目标描述,确定标准,生成方案,方案确定,行动计划。同样在这里,最难的也是目标描述,有几个小组在练习时都在这里出现了问题,需要达成的目标应该是抽象目标,同样也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其实,感觉很多课程都是相通的。在方案确定时,首先要生成几种方案,再根据要关注的点,分配权重,给各个方案的各个点评分,这样就可以得到最佳方案,而最佳方案中也会有薄弱的点,可以横向对照该点最强的方案进行优化,这样得出的就是最终方案。当然最优方案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适用的,我们期望通过这种方式在团队中寻找到最高智慧,这也就要求我们应集齐所有利益相关方。
在讲到“元认知”的时候,老师提到过,反思其实最好的方法就是写东西,写下今天的思考过程,心路历程,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之后,再次翻看之前的记录就能发现自己的不同与成长,这让我想到了“简书”这个任务,这也是我们上课之后对自己的反思过程。每天坚持写点东西,这也是我一直对自己的要求,只是从工作以来,心浮躁得很,总是会找借口拖延开始的日期,希望这次小欧结束会是我反思的开始。